關于《揚州年鑒》經濟類類目編纂工作的一些思考
點擊數:282062013-11-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內容提要:地方綜合性年鑒中經濟類類目的編纂工作頗費周章。本文從設計編排、資料收集、條目編寫等方面介紹了《揚州年鑒》對年鑒經濟類類目編纂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 地方綜合年鑒;經濟類目;條目編寫
年鑒是以全面、系統、準確地記述上年度事物運動、發展狀況為主要任務的資料性工具書。在眼下這個重視經濟發展、讀者眼球習慣被GDP等數據吸引的年代,地方綜合性年鑒中哪一部分最受人重視、最有資料價值和現實意義?無疑經濟類類目是其中一個。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是整個社會發展歷程中最突出、最顯而易見的部分。但對于年鑒編纂業務人員來說,哪一類目的組稿難度最大、編輯工作最艱巨?答案也無疑是經濟類類目。曾經就有人提問:“社會生活中占有相當比重的個體、私營、‘三資’企業的資料提供的較少,有的方面根本就沒有。年鑒中沒有這部分資料信息,它的使用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又怎能吸引更多的讀者呢?”誠然,實用性和現實需要是年鑒編纂工作的風向標。而事實上,地方城市年鑒中經濟類類目編纂的困難情況,已經影響其使用價值,從而也制約了年鑒自身質量的提高。
從歷史沿革上看,我們國家現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由政府行政主導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而來。在這個過程之中,地方政府不斷進行機構改革的探索,微觀管理職能逐步讓位于宏觀管理職能,其中尤以經濟職能部門的管轄范圍和管理方式的變化為最。隨著政府在具體經濟事務上的逐步淡出,行政手段對經濟調控的頻次逐漸減少、力度逐步弱化,市場這一“無形的手”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與之相對應的,年鑒經濟類類目編纂所需的資料也經歷著一個由從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全權負責提供,到逐漸捉襟見肘甚至在某些領域無能為力的過程。而該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年鑒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為讀者及時提供可資利用的信息資料,包括領導決策、學者研究、普通讀者釋疑解惑所需要的資料”。更多的讀者會去關心數據、關心實實在在的東西。年鑒不是趣味讀物,可讀性的強弱幾乎依賴于其資料的實用價值。許家康先生在《年鑒的實用性、讀者定位及創新方向》一文中提及他在利用《廣西年鑒》做研究時,“翻了最近10年的《廣西年鑒》,結果越翻越覺得自己的年鑒不實用,用處不很大。因為有些情況和數據多數年份有,個別年份沒有,斷了檔,就無法制表;而有些情況年鑒里根本就沒有,比如股份制企業的情況就沒有。所以今年我下決心對欄目作了很大的調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實年鑒的內容。作為地方綜合性年鑒,產生在當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年代,但連這樣一些基本情況和經濟指標數據都沒有收集,或者是殘缺不全,確實跟不上時代。因此,年鑒的實用性問題確實到了非強調不可的時候了?!边@樣的情況絕不是哪一家年鑒面臨的個案問題。鑒于這種情況,《揚州年鑒》自2007年以來,愈發重視經濟類類目的編纂工作,經過幾年來的摸索,整理出了一些自認為有益的經驗和做法,不敢敝帚自珍,現整理成文以作交流探討之用,請年鑒界的專家、同仁不吝賜教。
1.我們對經濟類類目內容作出的要求是:完整、翔實、有價值,即點、線、面俱全。
(1)面。即一段有宏觀性、概括性、前瞻性的情況綜述,以便將全市各經濟部門或具體行業、產業內全年的經營發展狀況、改革舉措、戰略部署等,系統、科學地簡要反映。讀者藉此可對該經濟部門或具體行業、產業年度內的業務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如《揚州年鑒(2011)》工業類目中,全篇有專設的綜述欄目,各具體產業的欄目中亦有“概述”條目做提綱挈領之用。
(2)線。即經濟工作中具體某一工作領域的年度情況記述;同時也指時間上的傳承關系,即歷年年鑒內容之間同類事物的縱向比較。前者如《揚州年鑒(2011)》工業類目綜述欄目中“民營企業服務管理”、“節能減排”等,以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在某一領域的管理活動為主要記述對象;后者如同在該欄目的“工業投資”、“重點企業”等條目,注重與上年度的傳承和對比。
(3)點。即某一領域的具體做法、措施,或某一行業代表性企業的具體經營、發展情況等。面與線是我們常說的綜合性條目,而點則是我們所說的專題性條目。本部門、本行業內的年度大事、新事、要事和有縱向比較價值的事,以及部門、行業內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被我們作為專題性條目的主要記載對象。該類條目的編寫既注重內容的新穎,以體現行業(產業)特色和年度特色,使年鑒內容生動活潑、常讀常新;同時也兼顧縱向比較需要的相對穩定性,以及資料的現實價值和存史價值。
2.編纂經濟類類目需要做好的幾項工作。
(1)首先是設計編排。以《揚州年鑒(2011)》工業類目為例。在該類目的框架設計階段,我們即從信息來源的角度出發考慮,根據揚州市委、市政府在工業經濟上的重點關注度,將之劃分為綜述、石油化工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船舶制造業、機電裝備產業、“三新”產業、工藝美術工業、電力工業等欄目。其中,石油化工、車船制造、機電裝備為揚州市三大主導產業,“三新”產業和工藝美術工業為揚州地域特色產業(行業),這樣的分類既體現了年鑒作為官書對地方黨委、政府工作的響應和支持,也為組稿、收集資料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同時,也覆蓋了工業部門的各個主要方面,做到了內容完備,結構合理。在確定分類之后,我們即把各分目所需條目數量、篇幅大致擬定。主要包括擬定條目名稱和點、線、面三類條目在欄目中所占的比例等。這樣做同樣是為下一步工作收集資料提供便利,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2)收集資料。經濟類類目組稿之困難如前所述,這里不再贅述。在《揚州年鑒》經濟類類目編纂工程中,被動組稿工作被大量壓縮,被動等待稿件已基本被主動收集資料所取代。近年來《揚州年鑒》工業、商貿服務業等類目的資料主要來源有二:宏觀信息到統計局、經信委、發改委、商務局等部門搜集;微觀信息,如行業內大事、新事、要事,以及具體企業情況除主管部門提供外從互聯網、報紙等媒體搜集。根據我們近年來的經驗,統計部門能為年鑒編纂工作提供大量有效、權威的分類統計數據,這些數據作為編寫綜述和分目概述的原始素材,既保障了年鑒資料的存史價值,亦能增強年鑒的實用價值。
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從統計部門直接獲取數據信息有一個最明顯的優勢:即避免了某些主管部門供稿時把全社會該行業完成的產銷利稅等情況偷換成條條管理的“系統內”單位的產銷利稅等情況,以及部分行業協會把會員單位的情況合計起來當作全行業的綜合統計供稿,進而由此造成年鑒資料信息以偏概全,資料失真。如《揚州年鑒(2007)》中,石油工業所載內容僅為江蘇油田一家企業,化纖工業則僅為儀征化纖一家企業;從2008年開始,經過調整的“石油化工產業”欄目的概述條目為:
“揚州地處長江下游沿江化工產業帶中部,東承上?;瘜W工業區,西接南京化學工業園,境內有江蘇油田、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過江門站等,上下游產業配套優勢明顯。2007年,全行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近400家,不僅有儀征化纖、江蘇油田等6家部省屬企業,還有美國尤尼發、阿莫科,日本東麗,臺灣大連化工和中化國際、揚農化工、聯環藥業等一批境內外知名化工企業,以乙烯、丙烯、芳烴、氯堿等為龍頭的產業鏈初步形成,主要產品有十幾大類300多個品種。
2007年,揚州市石油化工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1.73億元,比上年增加21.1%;占全市比重22.1%,比上年下降2.7%。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完成15.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化學原料及化學藥品制造業完成232.39億元,比上年增長37%;化學纖維制造業完成195.41億元,比上年增長7%;橡膠制品業完成13.37億元,比上年增長44.8%;塑料制品業完成54.11億元,比上年增長48.1%;石油開采業完成61.13億元,比上年增長1.4%?!?/span>
該概述條目較往年顯然有了本質區別,真正反映了全市石油化工產業的年度經營發展情況。凡條目中所涉及之數字,均系統計部門提供,既確保了內容的權威可靠,也避免了以偏概全的訛誤。
此外,《揚州年鑒》中收錄的一些關于行業龍頭企業的條目,其綜合信息往往來源于企業自身網站或本市權威新聞媒體如《揚州日報》等,但凡涉及企業的產銷利稅具體情況的,也均以統計部門公布之數據為收錄標準。這同樣也是出于對年鑒“官書”這一特性的考慮。年鑒條目的資料價值正在于其真實性與權威性。真實來自權威,權威因其真實。
(3)條目編寫。關于年鑒條目的編寫,年鑒界的專家學者撰文良多,這里亦不贅述,僅就實際操作中的一些做法簡要介紹如下。
條目名稱,除一些特色性條目的名稱強調能做到吸引讀者外,其他條目均要求做到“概括性高”即可,以平實為主;條目內容,重點強調格式簡化和內容簡約,這主要體現在收錄的一些工商企業條目的編寫上。
《揚州年鑒》所收錄行業內重點企業,意在佐證行業發展情況,以點見面,收管窺之效,同時也要避免成為企業的宣傳陣地。故此,企業條目一般采用“三段論”:企業簡介+年度新事要事+年度產銷業績。這樣言簡意賅,不累篇幅,杜絕了某些年鑒中企業條目成為企業歷年榮譽簿的現象;同時,三段論的結構也便利于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和不同年度間同一企業的縱向比較。
條目編寫均由責任編輯在所搜集資料基礎上獨立完成。許家康先生曾撰文指出,年鑒條目的編寫要“盡可能詳細地占有材料,據實而錄”。以近年來的《揚州年鑒》工業篇為例,“機電裝備產業”欄目中收錄的寶勝集團有限公司是揚州市首家產值破100億元的工業企業,其商標“寶勝”作為國家級產業“名片”,在國內同行業中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屬《揚州年鑒》收錄對象。鑒于其不愿意主動向年鑒部門提供稿件,負責該類目的責任編輯每年從該企業網站和地方主流媒體搜集的該企業年度資料通常達萬字之多,不可不謂“盡可能詳細地占有材料”。
談及收集資料眾多,還必須提及年鑒內容收錄標準的問題。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檢索手段、檢索工具的極大豐富,幾乎讓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出所需要的一切可公開的數據、信息,但這并不意味著年鑒信息價值的消亡。相反地,網絡引擎所提供之信息的凌亂、重復、未置可否等缺陷更反襯出年鑒所提供信息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權威性。甚至很多的網絡信息本身亦來源于年鑒:例如百度百科“揚州”詞條中,很多即采用了我們《揚州年鑒》中的內容,并逐年隨年鑒更新。年鑒編輯們很多時候就是要做繁蕪信息的梳理者,而梳理則必須強調標準。
《揚州年鑒》內容的收錄標準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哪些獨立主題的內容可以作為條目收錄?如工業、商貿服務業中收錄的企業條目,必須是在本行業做出突出成績(視產銷利稅情況綜合而定)的,或是在行業內取得重大突破(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等)的。二是條目中收錄哪些內容?這一點的要求更為細化,對年鑒編輯個人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不做專家做博士”算是一個很好的概括。仍以上文談到的寶勝集團為例,在萬余字的資料中刪減出數百字的年鑒條目,這寥寥數百字中還要包括企業年度產銷利稅情況的簡介,這就要求年鑒編輯們必須掌握諸如哪些專利、技術標準,哪些榮譽、成就是在該行業內是有地位、有意義的,于年鑒是有記載價值的。這些標準的掌握對于年鑒編輯而言,完全在于其責任心和工作中的日積月累。
(4)除了點線面俱到的文字條目之外,《揚州年鑒》還采用了其他手段來豐富經濟類類目的信息含量,如制作表格等。表格作為經過二次加工的文獻,有篇幅小信息量大的顯著優點,尤其是在經濟類類目中,或分行業、或分地區、或分企業的各種表格,對研究經濟事物發展情況有著重要意義。
3.《揚州年鑒》經濟類類目編纂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
2012年,我們繼續探索經濟類類目編纂的方式方法,舊有的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曝露出來,其中最致命的是對統計部門官方資料的高程度依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一些在《揚州年鑒》收錄范圍之列的行業龍頭企業成長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布有其特殊要求,比較突出的是上市公司上年度經營情況的年報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程序并公開發布,這需要較長的時間和過程;而其發布時間的滯后(一般在次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則與年鑒編纂出版的時間要求發生沖突,這可以視作新經濟形勢下《揚州年鑒》編纂所要面對的第一個新問題。
而即便是未上市的企業,出于同行業之間競爭等因素的考慮,也把自己的某些經營情況視作商業機密保密而不愿意公開對外;政府主管部門亦出于對企業自身意愿的尊重,不愿提供相關信息;甚至是統計部門也根據新出臺的統計法律法規的要求,不能透露企業的具體產銷利稅情況、甚至是行業內企業的比較情況。
為了適應情況的變化,我們作出新調整主要有:首先是在前期設計編排階段,調控類目內部、欄目內部的條目比例,不僅是通過偏重具體企業這一個體來體現行業發展狀況,篇幅上更多的向政府調控的宏觀行政手段、鼓勵扶持政策措施上作傾斜,以期更全面、周詳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中政府與企業這兩大主體互動發展的情況。對于具體企業方面而言,我們與企業自身及經貿主管部門取得溝通,確定產值、企業所屬地區等若干可公開之數據,仍舊在年鑒中予以收錄;對于涉及敏感數據信息的,請統計部門按產銷利稅情況將各重點行業企業作出排名,仍制做成表格,但不涉及具體數字,作為年鑒所用資料加以收錄。
年鑒編纂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可以套用,只有在實踐中去摸索工作方式方法。當然,這一切都要在對歷史負責的高度責任感感召之下,本著對年鑒事業的熱愛去進行?!稉P州年鑒》的編纂過程中,尤其是針對經濟類類目,我們的編輯努力去做到“想讀者所想”,盡可能地拓展年鑒的信息含量,以期為使用者提供實用性強的工具書。從這幾年讀者的反饋來看,對經濟類類目內容的滿意度還是較高的。在2011年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的年鑒創新類目評選中,《揚州年鑒》工業篇獲得了一等獎(最高獎項),這也是業內領導和同行對《揚州年鑒》經濟類類目編纂工作的一種肯定和鼓勵。當然,由于知識、能力的限制,我們的工作中仍有疏漏的地方,希望獲得專家、同仁的指點。
參考文獻:
① 李曉旭:《增強年鑒的實用性》,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1年第2期。
② 許家康:《年鑒的實用性、讀者定位及創新方向》,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