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xb2v8"></tr><delect id="xb2v8"><em id="xb2v8"></em></delect>
    <var id="xb2v8"><sup id="xb2v8"></sup></var>
      <optgroup id="xb2v8"></optgroup><sub id="xb2v8"></sub>
      1. <var id="xb2v8"><sup id="xb2v8"></sup></var>
              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主辦:中國出版協會年鑒工作委員會

              首頁>>編輯工作探索

              與時俱進常編常新
              ——《臨安年鑒》不斷取得進步

              點擊數:290092013-11-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內容提要:本文從年鑒起步、條目編寫、框架調整、理論研究、常編常新等方面,論述了《臨安年鑒》自1990年創辦以來23年期間不斷取得進步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 地方綜合年鑒;年鑒特色;常編常新


              隨著《臨安年鑒(2012)》的順利出版,《臨安年鑒》走過了23年的風風雨雨,23卷《臨安年鑒》忠實地記錄了臨安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大變革、大發展和巨大成就,為各級各部門提供了有益的資政和真真切切的服務,也為先后開展的第一輪和第二輪修志工作提供了豐富翔實的信息資料,得到當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臨安年鑒》成長的23年中,我伴隨她走過了整整19年,度過了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青春年華,傾注了我對年鑒事業發展的深深摯愛和滿腔心血?!杜R安年鑒》編纂工作在摸索中前進,在學習和借鑒中提高,在艱難曲折中逐步走向成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杜R安年鑒》先后多次榮獲全國年鑒編纂質量評比一等獎,2012年又榮獲全國年鑒編校質量評比特等獎?;仨哌^的歷程,深感成績來之不易,心中雖有一些無法言語的辛酸,但更有許多藉以自慰的喜悅和自信。

              1.起步于年鑒“方志化”。臨安第一輪修志下限定于1988年,為保持資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1990年,臨安縣人民政府決定啟動《臨安年鑒》的編纂出版工作,由縣政府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1992年《臨安縣志》出版后,《臨安年鑒》編纂工作轉由縣志辦公室負責。19949月,我從教育系統調入縣志辦公室,當年參與《臨安年鑒(1994)》的校對工作。當時,年鑒編撰深受修志的影響,年鑒編撰人員基本上按志稿模式編撰,依樣畫葫蘆。因此,年鑒編纂思路比較僵化,是一種典型的“方志化”年鑒,具體表現為:條目標題詞組化,條目內容切塊化,條目語言主觀化,很少有單一性條目,呆板、枯燥、乏味,缺乏新穎性和可讀性,這種情況持續了數年之久。

              2.對年鑒條目體的理解與實踐。199410月,我參加人民大學組織的培訓,學習地方志和年鑒編纂理論及有關知識。雖然時間不長,但收獲很大。在北京的新華書店專門買了一本北京大學教授肖東發編著的《年鑒學概論》一書,如獲至寶。通過培訓和學習,對年鑒條目體的語言、條目的分類等知識有了理性的認識。1995年,我首次參與年鑒編輯,邊編邊學,獨立思考,學以致用,還專門開設年鑒編撰講座,把學到的知識與年鑒撰稿人分享。在編好綜合性條目“概況”的同時,指導年鑒撰稿人花力氣挖掘單一性條目,進行反復修改加工,條目撰寫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臨安年鑒》的編撰思路和文風有了明顯改觀。當年,我撰寫的首篇論文——《論年鑒條目標題》入選并參加第五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后發表于《年鑒信息與研究》1995年第4期。在以后的編撰實踐和學習中,不斷提高對年鑒條目分類、條目標題、條目要素、條目信息挖掘、編撰規范等方面的認識,不斷提升年鑒的條目編撰質量。2009年,《臨安年鑒》獲第四屆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評比“條目編寫”一等獎。

              3.不斷調整年鑒框架結構。年鑒框架結構是全書的綱,綱舉才能目張,因此,設計或調整年鑒框架結構很重要,是編好年鑒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蚣芙Y構的調整必須與時俱進,隨時而變。1996年,拆并有關欄目,適當調整框架結構,并為響應年鑒界關于“年鑒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倡議,增設“生活百科”欄目,給《臨安年鑒》注入了新意和活力。是年,撰寫《也談年鑒框架設計》一文,該文入選并參加第六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1997年始,增設“專輯”欄目,圍繞當地中心工作進行“特事特編”, 編輯“6·30特大洪災”、“高原赤子陳金水”、“創建省級衛生縣城”3個專輯,得到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為此,撰寫《“特事特編”能有效增強年鑒特色》一文,發表于國家級刊物《年鑒信息與研究》1998年第4期。隨后,“特事特編”的做法成為《臨安年鑒》的一大特色。2012年,編輯“重要信息發布”和“青山湖科技城”2個專輯,“重要信息發布”專輯是年鑒編輯部綜合重要年度信息資料編成的,其作用和效果都比較好;另一個專輯是“青山湖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是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浙江省抓科技創新的一個重點和亮點,已成為全國科技創新的一個示范點,因此編好這個專輯就是《臨安年鑒》很好地為中心工作服務的具體表現。2001年,把“工業經濟”欄目提至“農業”欄目之前,以突出“工業經濟”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對年鑒框架結構作了一次較大的調整,“工業經濟”回復到第一產業之后,按國民經濟分類先后順序排列。1998年,把“政治”部類調至“經濟”部類之后,以突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與時代發展步伐合拍。2013年再次調整,把“政治”部類置于“經濟”部類之前,以合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習慣排序,并對市四套班子的年鑒材料撰寫思路進行改革。2010年,撰寫《談地方綜合年鑒框架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刊于《年鑒論壇》(第二輯)。2012年,該文獲第六屆全國年鑒學術論著評比一等獎。

              4.方志出版社出版后的進步?!杜R安年鑒》23年的發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是在不斷反復或否定中前行的,就年鑒出版而言,也是如此。1990年,創刊號由上??茖W普及出版社出版。19911996年,隨第一輪修志出版渠道,改由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1997年改由杭州出版社出版。1998年未公開出版,為內部刊物。1999年,改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20002004年,又未公開出版。2005年至今,一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方志出版社出版期間是《臨安年鑒》發展較為順暢、進步較快的時期,年鑒的整體編纂質量有了顯著提升。之前的那些出版社只收書號錢,基本不予審稿和校稿,與內部編印相差無幾,以致于年鑒框架結構、收錄內容、編撰規范、排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方志出版社出版時期,情況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方志出版社的審稿制度是比較規范的,審校態度是比較認真的。通過方志出版社專家的審校,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編撰規范、排版等方面的知識,對我們編輯業務水平的提高幫助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大加強了年鑒編撰規范,二是有效提高了對政治表述和保密問題的認識,三是有效減少了差錯率,四是幫助調整框架設計中出現的明顯問題,五是逐步克服排版中出現的明顯問題(如:單字不成行、留白等),六是完善地圖、英文目錄、索引等必備內容,七是完善封面和扉頁設計要素,八是規范版權頁、編輯說明、編委和編輯部人員名單先后順序,等等。

              《臨安年鑒》編纂出版工作不斷取得進步,《臨安年鑒(2011)》獲第六屆全國年鑒編校質量檢查評比特等獎。

              5.評獎之后的提高。年鑒評獎是一塊試金石,勇于參評就能學到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短處,知不足而后能進步?!杜R安年鑒(1997)》獲第二屆全國地方志年鑒評比二等獎,并獲浙江省年鑒評比二等獎;《臨安年鑒(2004)》獲中國地方志首屆年鑒評比“版式裝幀印刷”特等獎;《臨安年鑒(2005)》獲第二屆全國年鑒編校質量評比三等獎,等等。通過這些評獎,我們看到了差距,《臨安年鑒》在不少方面還需要改進和提高;當然,《臨安年鑒》在條目編撰思路和條目信息挖掘等方面亦有獨到之處。我們有充分的自信,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不斷進步,就能不斷超越。

              2009年,《臨安年鑒》獲第四屆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評比綜合一等獎;2010年,《臨安年鑒》又獲全國地方志系統第二屆年鑒評獎一等獎?!杜R安年鑒》編纂出版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得到全國年鑒同行的認可,也得到當地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特別是在全市第二輪修志中,《臨安年鑒》所發揮的作用得到廣大修志工作者的普遍好評。我有幸參加第四屆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評比工作,從中學到了很多,發現《臨安年鑒》編纂質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確,接著,就對《臨安年鑒》框架結構作了較大的調整。

              6.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年鑒理論是年鑒編纂實踐的有效指導,伴隨著《臨安年鑒》的成長和進步,年鑒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始終沒有停止過。十年之前,著重學習和研究年鑒條目體、條目分類、條目編撰和框架設計等,隨后,研究“特事特編”、年鑒主編的作用發揮、年鑒常編常新等。十年之后,側重于宏觀方面的學習和研究,撰寫并發表《臨安市地方志工作現狀及對策》(2001年)、《略談科學發展觀與地方年鑒創新發展》(2006年)、《關于縣市級年鑒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分析與思考》(2008年)、《加快構建年鑒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設》(2008年)、《影響年鑒編纂質量的幾個重要指標》(2009年)、《談地方綜合年鑒框架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2010年)、《關于年鑒創新與規范的思考》(2011年)、《談年鑒“千鑒一面”的現象》(2012年)等一系列文章,累計發表年鑒學術論文20余篇,參加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近10次。其中,多篇論文刊于《中國地方志》,并完成浙江省地方志系統人才梯隊研究課題1個。此外,先后編輯《年鑒編撰手冊》兩次。2011年編輯的《年鑒編撰手冊》成為一些年鑒重要的參考?!赌觇b編撰問題及案例分析》一書也已形成初稿。

              7.《臨安年鑒(2012)》的新意和亮點。2012年,由于人事變動,《臨安年鑒》編纂工作克難前行。是年,參加第十三期全國年鑒高級研討班培訓,并參加第22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暨第13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通過學習交流,及時吸收年鑒編纂新思路,增設并調整有關內容,年鑒編纂工作努力做到常編常新,不僅如期完成年鑒編纂出版任務,而且取得不少新的進步,增加不少新意和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專輯”欄目中增加“重要信息發布”分目,發布新獲得的“國家級榮譽”、“主要數據”、“年度大事”、“年度新聞事件”,這些內容既能體現新意,又能反映亮點,增強年鑒的可讀性,并方便檢索,取得較好的效果。(2)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編輯“青山湖科技城”專輯,服務大局,服務重點工作。(3)首次在正文中隨文配圖,增強了年鑒的資料性、新穎性和可讀性。(4)條目標題和條目編撰更加規范。(5)按照方志出版社的要求,將“畝”、“公里”和“公斤”全部換算為“公頃”、“千米”和“千克”。(6)增加“新聞人物”內容,入編年度新聞人物5人。(7)全書“簡略語”全部作了注釋,有的隨文注釋,有的集中注釋,并首次編輯“簡略語和名詞解釋”索引。(8)全書空白頁全部補白,不留空白;欄目頁保持在奇數頁,保持全書統一。(9)封面設計要素齊全,色彩新穎,令人耳目一新,并較好地體現年度特色和地域特色。(10)排版更加規范,版式裝幀美觀大方,紙張印刷質量穩步提高。

              回顧《臨安年鑒》走過的23年歷程,《臨安年鑒》就像一棵小草,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從發芽、成長,逐步走向成熟。其間,我們品嘗了無數酸甜苦辣,成長的道路可謂艱難曲折,對年鑒編纂出版的認識也是反反復復,呈螺旋形,年鑒編纂出版質量也是螺旋形的提高。


              參考文獻:

              肖東發等:《年鑒學概論》,中國書籍出版社,1991。

              (Top) 返回頁面頂端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_青青色在线视频_999视频在线播放777_果冻传媒91cm
                <tr id="xb2v8"></tr><delect id="xb2v8"><em id="xb2v8"></em></delect>
                <var id="xb2v8"><sup id="xb2v8"></sup></var>
                  <optgroup id="xb2v8"></optgroup><sub id="xb2v8"></sub>
                  1. <var id="xb2v8"><sup id="xb2v8"></sup></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