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鑒稿件撰寫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改善對策
點擊數:347552013-11-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要編輯出高質量的年鑒,其根本在于年鑒稿件撰寫質量的提高。文章較為詳盡地梳理出稿件中存在的文字資料、數據資料方面諸多問題,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撰稿工作重視不夠,取材質量不高,投入、培訓不足等,并提出了提高承編單位和撰稿人對撰稿工作的認知,加強與撰稿人交流與合作,加大投入培訓等改善之策。
關鍵詞: 年鑒稿件;質量問題;對策
作為多年的年鑒編輯,本人認為影響年鑒質量的根本還是年鑒稿件撰寫質量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年鑒編纂來說,如果稿件本身質量不高,即使編輯水平再高,恐怕也編不出質量上乘的年鑒。因此,認真梳理年鑒稿件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研究如何提高年鑒供稿質量,是值得年鑒工作者高度重視和探討的一項重大課題。筆者試著從年鑒撰寫中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改善對策作些粗淺的梳理和分析,借以拋磚引玉,望得到諸位方家的指正。
一、存在的問題
(一)稿件文字資料問題
1.年鑒稿件常見的通病是“空”和“虛”。不少年鑒稿件洋洋灑灑一大篇,架子搭得大,但內容空洞,觀點多,材料少,有的甚至沒有材料支持,具有價值的信息很少。尤其是穿靴戴帽的套話、虛話幾乎在每個綜述和概況中都可以看到,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屆×中全會精神”,“根據上級有關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的號召”等,既占篇幅又累贅,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年鑒的信息密度,不符合年鑒的要求。同時,在用語上“之高”、“之多”、“之最”,口號類的像“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等豪言壯語;對于像報告文學類的“××饒有興趣地參觀了該企業,席間談笑風生”等句子,也充斥著我們的年鑒稿件。另外,有的標題也是大而空,缺乏具體內容和針對性,如“服務經濟社會大局”。
2.稿件內容取舍上存有片面性。有些單位的撰稿人和領導不是站在本行業、部門整體角度進行審視和考慮年鑒稿件,而是把與本單位有關的事,不論是否是本行業(事業)的主體內容,都大篇幅收錄。稿件內容上較多記述單位內部事務性工作,如辦公室工作、宣傳工作、設施建設、隊伍建設、黨風行風建設、后勤保障等工作。如:化學工業記載化工主管部門在計劃生育、廉潔勤政方面的成績等與化工行業無關的內容。還有,偏離了本單位應記述的角度。如監察局在“對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監督”條目中,將重點放在記述醫保機構如何實行藥品網上集中招標采購,而沒有記述監察局在此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偏離了記述角度。另外,有的稿件以本部門、本單位為主角,如某廳稿件中記述“河北省××廳××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有的甚至從一個處的角度去記述,如“我處協助××處做了工作”等等。
3.稿件內容只報喜不報憂。年鑒稿件是由各部門提供的,各單位撰稿人在編撰年鑒過程中記述的幾乎全是各種成績、成就,實事求是地記載存在問題、失誤或不足的稿件極少。而一個行業(事業)、一個地方的發展進程一定是螺旋式的,不可能一帆風順沒有任何不足或問題,年鑒只報喜不報憂,失去資料信息的全面性、真實性和權威性。
4.重點不突出,信息挖掘不夠。有些部門的稿件談過程、談體會、談經驗的內容多,記基本事實、工作結果的東西少。行業部門內部信息包括內部工作部署、作法、步驟、業務建設、人事調動、人員培訓、達標晉級……等這些對該單位、部門來說是大事,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價值不大。同時,過多地敘述過程,而忽視了年鑒記述的重點是結果,就會喧賓奪主,削弱主題。
還有不少年鑒撰稿人受公文寫作的影響,稿件中經常出現議論。如:“經過培訓,使社區干部進一步拓寬視野,增強才干,提高能力,為社區建設、發展和管理打實基礎?!币粋€培訓哪里有那么大的作用?。
5.行業內的簡稱、縮略語問題。來稿中經常出現一些行業內單位工作、工程、活動、名稱等的簡稱、縮語,也不加說明。作者清楚怎么回事,可讀者(包括編輯)就不太清楚甚至根本不知所云。如:“全省15個××實現‘三無’,有效地維護了××穩定”、“大力發展‘三自’生產,確?;旧罘€定?!薄翱偨Y推廣了××市對‘五小’實施休克激活、集中托管、龍頭帶動、聚合發展四種模式”、“充分利用‘三電一廳’”、“落實‘三定’方案”、“交通規費征收”、“投用”、“成教”等等。行業以外讀者看得十分費力,甚至根本不明白說的是什么。一個行業內部的用語,別的行業讀者看了很難理解,后人再看就更加不知所以了,年鑒也就失去了發布這個信息的作用。
6.政治關、保密關問題。從歷年的審稿來看,政治問題沒有,但政治性問題表述不當、不準的問題并不少見。如民族宗教問題的記述,突發事件的記述等,個別地方存在表述不當、不準的問題。
表述中的政治傾向問題也必須引起注意,比如在涉港澳臺僑事務中,“接待海外嘉賓”應為“接待海外及港澳臺嘉賓”;“出訪活動”寫成“開展友好交往活動”較為妥當,“促進了中外友好交流”改成“促進了與國際各地區、港澳地區的友好交流”等等。
此外,科學技術中的專利權問題、軍事有關問題,公安司法、人防工程、戰備油庫的具體數字的記述等,也常出現保密處理不當的問題。
7.文字表述方面的問題。①邏輯問題。最常出現的是具體概念與抽象概念混用,集合概念與單一概念并列使用。如“參展的商品有食品、煙酒、飲料以及××酒和×糖?!雹谡Z法問題。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句子表述不完整,如“由于提高了辦事效率,企業注冊受理、一般企業變更比原來縮短三分之一?!薄鞍凑湛平膛d農戰略的要求,加大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保ㄉ僦髡Z)二類是用詞搭配不當,如“先后添置了復印機、公用電話、飲水機等項目?!比愂侵貜屠圪?,“大家積極踴躍報名?!?。③時間概念問題。有的稿件在行文中使用將來式,如“該企業將在年內實行股份制試點”。④稿件中“了”“為”“對”等字句問題。從年鑒行文看,規范不足。⑤標題不精煉。有的甚至標題文字就長達44個字。
8.綜合性條目與專題條目的關系處理不當。①不少作者在撰寫年鑒稿時,不寫概況,直接就是各個專題性條目;還有的是表面看好像寫了概況,但是全是虛話沒有實際意義。刪掉后內容就沒了,其實這也等于沒寫概況。這樣沒有一年的整體情況,很難全面反映本行業部門的總體脈絡。②將應由專題性條目記述的內容在綜合性條目中羅列。有的撰稿人把綜合性條目當作一個“筐”,將一些不能單獨設立專題條目的瑣碎內容,都裝到這個“筐”里,提上一句兩句,搞得內容繁雜,不能給讀者提供有效的信息。③作為類目中綜述與其所屬分目的概況、分目的概況與專題條目中所記述的內容有太多重復。如某類目“綜述”中,分段羅列了城市基礎設施、城市規劃、公用事業、園林綠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數據,與后面有關分目的概況的內容大量重復。
(二)稿件數據資料存在的問題
1.重要的、必要的數據資料缺失。有時翻閱我們出版的年鑒,查找某個行業某方面的歷年基本數據,往往發現,這個數據在有些年份的年鑒上有記載,有些年份則缺失。這種縱向缺乏連貫性的問題帶有相當大的普遍性。
年鑒稿常存在橫向缺乏可比性的問題,如:同是工業方面的條目,工業部門之間在材料選取上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想比較一下各工業門類的效益或者從業人員情況,就很難辦到,因為有的有盈虧或者從業人員情況,有的沒有,根本無法比較。還有,如有的工業部門,盈利時,條目中就有實現利潤數;反之,就以利稅出現或干脆缺項。這就使年鑒在記載事實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真,降低了年鑒的可信度和存史價值,削弱了年鑒的權威性,影響了年鑒鑒戒功能的發揮。
2.數據資料前后矛盾。一般是綜述或概況與條目中數據相矛盾;總數與分項之和數據不一致;相關欄目之間數據有矛盾;各科類目與統計資料類目不一致;文字與表格不一致。尤其是上年度出版的年鑒與本年度提供的數字對不上、有矛盾,所以一定要注意對照。
3.稿件中無比較數據而造成資料利用價值的損失。如“危舊房改造拆遷難度增大,全年共拆除危房25.5萬平方米,動遷居民2.2萬戶。經濟適用房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年開復工面積達860.17萬平方米?!睙o比較性數據資料,文中所述的“難度增大”、“進展順利”等都無從談起。
二、產生原因
(一)對年鑒稿件撰寫工作重視不夠
年鑒稿件質量不高的因素當然是多種多樣、五花八門的。但究其根本主要還是認識問題。年鑒撰稿人員撰寫的稿件,直接關系到年鑒的質量。而目前我們無法回避的狀況是:大多數年鑒承編單位領導和撰稿人認為此項工作是完成地方志交給的任務,從心里就抵觸;年鑒撰稿人員都是兼職為年鑒工作,他們大多是在政府各部門的綜合處室工作,任務繁重、時間緊張,甚至占用業余時間為年鑒撰稿,認識又不到位,甚至將其當成一項可有可無的事情。所以無暇或許根本無心對年鑒編寫做深入研究。我們年鑒編輯拿到稿件瀏覽一遍就知道這份稿件是應付差事交上來的。有人因為領導交給了此任務,不得不干,年鑒編輯又催要,認為撰寫年鑒稿是額外工作負擔,勉強為之,干脆把單位總結或向上級匯報材料交差了事。在這樣的認知態度下,他不會認真考慮和研究自己所在地區、行業年度特點,再有水平也難以給你一個高水平的稿件來。
(二)稿件取材質量不高
這一方面源于有些單位撰稿人更換后未接受過業務培訓,不了解年鑒撰稿體例、文體文風、條目要素、取材標準等,從而導致稿件所取資料質量不高。另一方面,不少年鑒撰稿人缺乏對本行業(事業)或本地的全局性認識,不知道如何掌握本行業(事業)或本地的信息,不能對本行業(事業)或本地信息進行認真有效的搜集、整理、篩選、歸納;還有,年鑒撰稿人多為辦公室文秘人員,受平時撰寫公文的影響,造成所撰寫的年鑒材料總結式、報告式、講話式等公文格式習慣,也導致所使用的文字材料、數據、名稱、時間甚至計量單位、標點符號等都不符合年鑒供稿行文規范。
(三)年鑒編輯部門投入不夠
這種投入包括財力、時間、精力。首先,年鑒承編單位的撰稿人員是兼職,日常工作忙碌,對年鑒供稿的資料搜集、撰稿投入積極性和時間不足,不愿投入太多精力認真撰稿。其次,年鑒編輯部門每年組稿時間雖然有兩三個月,但許多年鑒對于撰稿人員撰寫規范方面的培訓不是每年必做的工作。第三,年鑒編輯通常要面對幾十個年鑒承編單位部門及上百個撰稿人,平時相互之間缺乏交流,感情等。這幾個方面就足以導致體例內容、結構及文體文風等不規范、不標準,供稿質量達不到年鑒供稿質量的基本要求。
三、改善對策
(一)積極宣傳,提高承編單位領導和撰稿人對年鑒撰寫工作的認知
首先,讓撰稿人明確撰寫年鑒稿件是其責任義務。國務院頒布的《地方志工作條例》已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征集有關地方志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庇纱丝梢?,做好年鑒供稿是各級各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年鑒編輯部要向各級各部門積極宣傳,引起他們的重視。最好把承擔年鑒資料稿件工作列入其年度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和一名撰稿人,從搜集資料到確定資料,撰稿人到分管領導再到主管領導,要層層核實、嚴格把關,不留后患。
其次,把年鑒撰寫對其自身的意義講到位。要知道,重視源于對年鑒稿件撰寫的理解和認識。只有承編單位領導和撰稿人認為年鑒稿件撰寫很重要,才會認真對待年鑒稿件的撰寫工作。因此,年鑒編輯要向承編單位和撰稿人把年鑒撰寫的意義講到位,糾正其覺得是給編輯部完成任務的認識上的偏頗與狹隘。一方面,對撰稿人而言,撰寫年鑒他們是職務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權。另一方面,對承編單位而言,其能樹立一個行業(事業)或一縣市區的形象,更能提升一個行業(事業)或一縣市區的知名度。所以,年鑒是展示本行業(事業) 或一縣市區最權威、最直觀、最長久,最有實際效果的窗口,是現實與歷史的廣告平臺。年鑒是政府編纂的官書,其權威性是其他任何資料都無法比擬的。讓其認識到年鑒稿件撰寫工作不但是工作的主流的一部分,具有現實性,從歷史宏觀的角度來俯視,遠瞻性的意義更加重要,這是其他日常工作不可比擬的,只有承編單位領導和撰稿人理解了年鑒工作重要性,才可能由被動變主動,有了撰稿的積極性,這是提供優質稿件的前提。
(二)年鑒編輯要加強與年鑒承編單位領導和撰稿人等各方面的溝通與合作
我們年鑒編輯應當認識到在我國從管理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中,以行政文件來開展工作的時代必將逐漸淡出,而且現在這種工作方式已經顯得效果不佳了。因此,年鑒編輯與年鑒承編單位領導和撰稿人之間建立一種良好而有序的合作關系對年鑒稿件撰寫質量提高不容忽視。不僅在年鑒編纂方案下發后的供稿時間與撰稿人聯系詢問撰稿情況,而且平時工作中與撰稿人也要多聯系和溝通,加強感情交流。另外,還需要盡可能捕捉其所在行業相關而詳細的信息。在交往中,將年鑒的選題意向、新的構思傳遞給撰稿人進行探討,增強他們對年鑒的親和力和認可。這樣取得互相促進,互相支持,撰稿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發揮,我們編出的年鑒就會有特色,有質量,更實用。
(三)舍得投入,加強培訓
實踐證明,要提高年鑒質量,必須舍得投入,加大人力、時間、財力的投入,努力確保年鑒撰稿質量所需。年鑒編纂涉及承編單位幾百家,撰稿人員幾百人,必須加強隊伍建設,增加培訓投入。因此,年鑒編輯部門必須堅持和實現每年至少一次對撰稿人員年鑒業務知識的集中培訓。通過以會代訓、專題培訓、業務培訓等指導方式,把年鑒的性質、功能、體例結構、行文規范、取材標準等業務知識不斷充實到年鑒撰稿人頭腦中,使之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撰稿人。因為年鑒撰稿人業務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年鑒質量的優劣,培訓也可以逐步提高年鑒撰稿人員的思想認識、業務水平,提高其認識和把握本行業、本部門工作的能力和域內社會特點的能力,還可以調動廣大撰稿人員的積極性和主體參與意識。把培訓作為常態加以保證,才能確保供稿質量,提升年鑒的整體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① 方繼紅:《試析年鑒編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3第2期。
② 俞富江:《淺談年鑒的編校質量》,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7第1期。
③ 葛向勇:《福建省十五部年鑒質量綜合評析》,載《年鑒論壇》(第一輯)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④ 吳敏:《增實刪虛,提高信息含量》,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9第5~6期。
⑤ 韓鑫:《地方綜合年鑒稿源現狀及其條目編改規范化》,載《江蘇地方志》2000年第1期。
⑥ 李金山、范作義等著:《中國年鑒編纂規范化》,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
⑦ 楊漢平:《年鑒句式八忌》,載《年鑒工作研究》1994年第1期。
⑧ 許明輝主編:《年鑒編纂理論與實踐》,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⑨ 崔立平:《年鑒編輯如何當好把關人》,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4年第6期。
⑩ 陳之義:《年鑒校對的特殊性》,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4年第6期。
【作者:《河北年鑒》責任編輯 鮑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