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鑒事業發展大事記(1979~2010)
點擊數:405062011-10-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1979年
11月26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在接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爾時,對陪同接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一任總編輯姜椿芳說:編輯出版年鑒,很有必要,這是國家的需要,四化建設的需要。國務院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年鑒的出版,給予充分的支持并提供了方便條件。1979年底決定1980年出版第一部百科年鑒。
1980年
4月《世界經濟年鑒》創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與政治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6月《中國歷史學年鑒》創刊,由中國歷史學年鑒編輯組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81年出版1981年卷,并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一卷。
◇《自然雜志年鑒》創刊,由《自然雜志》編輯部編輯、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1981年改名為《自然科學年鑒》,由上海遠東出版社主辦、出版,1992年起未出版。
8月《中國百科年鑒》創刊,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出版。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年鑒。
12月《中國出版年鑒》創刊,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年新創刊5種年鑒,加之由1973年創刊的美國《科學年鑒》中譯本繼續出版,全國共出版6種年鑒。
◇《治淮匯刊》復刊。由國家水利部主管,淮河水利委員會主辦,豫、皖、蘇、魯四省水利廳協辦。該刊于1951年創刊,由周恩來總理題寫刊名。1958年因淮委撤銷而???,本年起復刊。1995年起名為《治淮匯刊(年鑒)》。
◇《臺風年鑒》,由國家氣象局編,氣象出版社出版。1972年出版首卷(內容為1949~1971年),此后每年出版一卷,1989年卷改為《熱帶氣旋年鑒》。
◇《寒潮年鑒》,由國家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編,中國氣象出版社出版。1978年創刊(首卷內容為1951年9月~1952年5月),之后每年一卷。1995年后未繼續出版。
◇《香港年鑒》,由香港華僑日報社編印。1948年創刊,1983年前每年出版一卷。
◇《香港經濟年鑒》,由香港經濟導報社編輯出版。1961年創刊,每年出版一卷。
1981年
本年1981年上海市出版系統評選“優秀圖書、優秀編輯、優秀出版工作者”活動揭曉,《中國百科年鑒》獲“優秀圖書獎”。
◇《中國年鑒》(1997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中國經濟年鑒》、《中國戲劇年鑒》、《中國農業年鑒》、《中國印刷年鑒》、《中國包裝年鑒》、《中國文學研究年鑒》(自1991~1992年卷改為《中國文學年鑒》)等7種相繼創刊。加上復刊的《中國體育年鑒》和1980年出版的6種年鑒,全國共出版14種年鑒。
1982年
2月由《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創辦的《年鑒通訊》(內部刊物)出版第一期。
本年《中國新聞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電影年鑒》、《中國哲學年鑒》、《中國建筑材料年鑒》(1990年改為《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年鑒》)、《中國地震年鑒》(1949~1981年為首卷)、《中國紡織工業年鑒》(2001年改為《中紡織工業發展報告》)、《海洋技術年鑒》(1982年為首卷,第二卷1986年卷改為《中國海洋年鑒》)、《中國文藝年鑒》(出版1981~1983、1987、1988卷后??┫嗬^創刊。加上復刊的《世界知識年鑒》和1981年出版的14種年鑒,全國共出版28種年鑒。
1983年
11月30日上海辭書學會秘書處討論1984年春舉行全國年鑒座談會的籌備事宜。大家建議座談會就年鑒的地位、作用,性質、特點,結構、體例,編纂的流程以及索引的編制等問題展開討論。
本年《中醫年鑒》(1989年改為《中國中醫藥年鑒》)、《中國煤炭工業年鑒》、《核能技術年鑒》(出版1982年卷,后未出版)、《遼寧經濟統計年鑒》(1992年改為《遼寧年鑒》)、《黑龍江經濟年鑒》(1986年改為《黑龍江年鑒》)、《上海經濟》(1949~1982年為首卷,1987年改為《上海經濟年鑒》)、《廣州經濟年鑒》(1985年改為《廣州年鑒》)、《蘇州年鑒》相繼創刊,地方年鑒開始異軍突起。
1984年
3月28日~4月1日由上海辭書學會、《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辭書研究》編輯部聯合倡議,會同中國統計年鑒等16個單位共同發起,在上海舉行全國第一次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來自全國49家年鑒編纂單位及上海新聞記者共90余人參加。上海市社聯主席夏征農等有關領導人出席大會并講話?!吨袊倏颇觇b》主編劉火子主持開幕式,《辭書研究》主編、上海辭書學會副會長尚丁作《關于大會籌備工作的報告》,鄧德、楊祖希、金常政、李今山分別作有關年鑒編纂工作、年鑒編纂總體設計、年鑒性質及年鑒史的發言,中國百科年鑒等10個年鑒單位介紹了編纂經驗。與會者一致同意成立年鑒研究會組織。會議決定:委托上海市辭書學會、中國百科年鑒、《辭書研究》雜志籌組年鑒研究聯絡組織,為創建“中國年鑒研究會”做一些醞釀和準備工作。座談會期間,舉辦了小型年鑒書展供與會者參閱。
6月上海辭書學會籌建“年鑒研究中心”,并草擬了《年鑒研究中心簡章》(征求意見稿),向全國50余家年鑒出版單位征求意見。
夏天經上海市委宣傳部同意,報中宣部出版局、文化部出版局備案,研究中心籌備處在上海建立。
本年《中國教育年鑒》、《中國機械電子工業年鑒》(1989~1992年卷改為《中國機械電子工業年鑒》(機械卷),1993年改為《中國機械工業年鑒》)、《世界化學工業年鑒》(1993~1994年卷改為《中國化學工業年鑒》)、《中國口腔醫學年鑒》、《中國衛生年鑒》、《中國水力發電年鑒》(1949~1983年為首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中國考古學年鑒》、《中國汽車工業年鑒》、《中國建筑年鑒》(1984~1985年為首卷,1992~1993年卷改為《中國建筑業年鑒》)、《國內電影機械工業年鑒》(1984、1987年出版兩卷后???、《中國食品工業年鑒》(1993年???、《安徽經濟年鑒》(1988年改為《安徽年鑒》)、《福建經濟年鑒》(1995年改為《福建年鑒》)、《河南年鑒》相繼創刊。
1985年
1月30日北京地區年鑒編纂人員在北京舉行座談會,就召開第二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交換意見,中宣部出版局和文化部出版局也派代表出席?!吨袊霭婺觇b》編輯部主任方厚樞主持座談會,尚丁報告第一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以來的情況,提出于當年9月舉行第二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的設想。文化部出版局在會場陳列了國內出版的各種年鑒樣本。
2月4日文化部出版局局長邊春光在聽取研究中心籌備組成立以來的活動和北京地區年鑒編纂人員座談會的情況匯報后說,成立研究中心是一件好事,對我國的年鑒出版事業有貢獻,希望認真做好;研究中心為大家服務、為各年鑒提供研究資料,需要有一定的經費,參加研究中心的會員單位一年所繳會費可以提高一些。他支持召開第二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并希望把會議開好。
9月15~19日第二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在安徽合肥舉行。尚丁作《關于本次會議籌備工作的報告》,有18家年鑒代表發言,并按專題分小組討論有關年鑒編纂、發行等問題。會議通過尚丁主持起草的《年鑒研究中心簡章(草案)》,宣告年鑒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經年鑒全體會員會議選舉產生研究中心第一屆干事會(由法人為干事),即由上海市辭書學會、中國百科年鑒、《辭書研究》雜志、中國出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經濟年鑒、中國文藝年鑒、中國衛生年鑒、安徽經濟年鑒、廣州年鑒10個單位組成;上海市辭書學會為總干事,中國百科年鑒、中國出版年鑒、中國文藝年鑒為副總干事,其他6個單位為干事。會議商定:第三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在廣州舉行。會議期間舉辦了年鑒展覽會。
研究中心是為聯絡各年鑒單位共同探討年鑒學理論和交流年鑒編纂經驗而建立的全國性文化學術組織,設在上海辭書出版社內。
9月19日研究中心第一屆干事會在合肥召開第一次會議,劉火子、尚丁、方厚樞、張英華、陳汝鼎、姚莫羨、李植因、王燕臣、梅國璋出席。會議決定:總干事、副總干事主持研究中心的工作;聘任尚丁任秘書長、副秘書長和工作人員若干名,進行日常工作。
本年山西省稷山縣年鑒研究會成立,楊龍平任會長,梁華任副會長。
◇《中國輕工業年鑒》、《中國人口年鑒》、《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1993年改為《中國城市年鑒》)、《中國地質礦產年鑒》、《中國鋼鐵工業年鑒》、《中國標準化年鑒》(1999年???、《全國技術商品年鑒》(后未出版)、《河北經濟統計年鑒》(1995年改為《河北經濟年鑒》)、《山西年鑒》、《山西經濟年鑒》、《沈陽經濟統計年鑒》(1992年改為《沈陽年鑒》)、《上??萍肌罚?/span>1991年卷改為《上??萍寄觇b》)、《鄭州年鑒》、《武漢經濟年鑒》(1986年改為《武漢年鑒》)、《湖南年鑒》、《廣西經濟年鑒》(1987年改為《廣西年鑒》)、《貴州年鑒》、《蘭州統計年鑒》(原《蘭州統計資料》1979年創刊,1985年更名為《蘭州統計年鑒》,1998年改為《蘭州年鑒》)、《新疆年鑒》相繼創刊。
1986年
1月研究中心第一屆干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上海召開,干事會決議:1986年春節前在《人民日報》刊登“年鑒會員聯合廣告”。1986年2月1日、6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和2月4日的《人民日報》國內版均刊出“年鑒會員聯合廣告”,并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4月山西省稷山縣年鑒研究會舉行第二屆年會,主題是“如何編修縣級年鑒”,并制定今后工作計劃,增加了會員單位。
5月15日研究中心以通訊方式舉行第一屆干事會第三次會議??偢墒赂鶕貢L提出的議題征求各干事的意見,并獲得同意:擬在1987年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1986年擬舉辦統計系統年鑒和衛生系統年鑒的編纂座談會,以及在上海舉行地方年鑒編纂座談會。
7月28日~8月3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在遼寧興城召開醫藥衛生年鑒編輯出版工作座談會,由該社社長董綿國主持。與會者著重討論了加強年鑒的組織管理和提高年鑒編纂質量問題。
8月30日~9月3日中國統計出版社在沈陽召開全國統計年鑒出版發行座談會。遼寧省統計局、沈陽市統計局的領導出席并講話。與會者就統計年鑒的出版發行工作進行研討。
9月8日研究中心第一屆干事會第四次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審議研究中心一年來的工作,對研究中心辦理的“全國年鑒聯合廣告”、編輯《年鑒通訊》季刊和組織專業性的年鑒編纂座談會等表示滿意;并就召開全國地方性年鑒編纂座談會有關事宜做出安排。
9月9~13日全國地方性年鑒編纂座談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龔心瀚等有關領導應邀出席并講話,他們對我國地方性年鑒事業的發展給予熱情鼓勵和高度評價。與會者聽取金常政、鄧德、肖東發等人員就地方性年鑒的編纂、出版理論與實踐等作的專題報告,并交流了地方性年鑒的編纂經驗。
10月10~14日中國統計年鑒和北京、上海、遼寧等14個省市的統計年鑒在浙江定海召開統計年鑒編纂座談會,總結交流統計年鑒編纂經驗,研討提高統計年鑒編纂質量、統計工作與統計資料匯編等問題。
本年原系《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編印的內部刊物《年鑒通訊》,自本年起作為研究中心的會刊,由研究中心和《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主辦,暫定為季刊。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中國交通年鑒》、《中國氣象年鑒》、《中國計劃生育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中國電子工業年鑒》(1989~1992年卷改為《中國機械工業年鑒》(電子卷),1993年又改為《中國電子工業年鑒》)、《中國造紙年鑒》(1949~1985為首卷)、《中國經濟科學年鑒》(1995年???、《天津經濟年鑒》(2000年改為《天津年鑒》)、《江蘇經濟年鑒》(1991年改為《江蘇年鑒》)、《浙江經濟年鑒》(1992年改為《浙江年鑒》)、《四川經濟年鑒》(1989年改為《四川年鑒》)、《云南年鑒》、《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鑒》相繼創刊。
1987年
3月14日北京市37家年鑒單位舉行聯誼會議,互通情況、交流經驗。
3月18日由研究中心發起,在滬11家年鑒單位舉行首次聯誼會議,交流年鑒工作,并一致認為:“如何提高年鑒質量、加強年鑒的宣傳發行、縮短出版周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研究中心決定:委托《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籌辦年鑒編纂研討班,繼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刊登“全國年鑒聯合廣告”,大力組織年鑒書評以擴大年鑒在海內外的影響;還商定:聯誼活動每年舉辦兩次,今后由在滬各年鑒出版單位籌備、輪流召開。
5月11日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在京干事(擴大)會議。方厚樞匯報北京地區51家年鑒聯誼活動情況與今后的打算,尚丁匯報研究中心1987年的工作安排。會議還就“組織專題對口的經驗研討、開展年鑒聯合宣傳”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9月24日中國機械工業年鑒、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年鑒、中國農業年鑒等16家專業性年鑒,在北京舉行專業性年鑒編纂經驗交流會。
10月27日~11月5日年鑒研究中心、《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上海辭書學會在上海聯合舉辦第一期年鑒編纂研討班,為期10天。就年鑒的性質、地位,編纂的總體設計、基本要求,其檢索系統及索引編制,年鑒編輯機構建設和作者隊伍組織等方面設置11節課程,并組織學員交流,參觀了國內外年鑒展覽。
本年起《年鑒通訊》進一步充實內容、革新版面,除繼續探討年鑒編纂理論和實踐經驗、報道國內外年鑒出版動態外,并增設地方史志編纂業務等專欄,交流編志經驗。
◇《中國林業年鑒》、《中國法律年鑒》、《中國農業機械年鑒》、《吉林年鑒》、《哈爾濱年鑒》、《南京年鑒》、《杭州年鑒》、《福州經濟年鑒》(1999年改為《福州年鑒》)、《山東年鑒》、《長沙年鑒》、《廣東年鑒》、《重慶年鑒》、《成都經濟年鑒》(1988年改為《成都年鑒》)、《陜西年鑒》相繼創刊。
1988年
10月5日云南年鑒、安徽年鑒、四川經濟年鑒、福建經濟年鑒、哈爾濱年鑒五個單位向研究中心發出《倡議書》:為進一步提高地方年鑒的編纂工作和質量,倡議在研究中心的組織和指導下每年召開一次地方年鑒協作會,可以輪流在各地召開,費用自理。1988年的協作會,還可以就“如何組織國慶四十周年專輯”作專門研究。
10月10~19日研究中心委托《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在上海舉辦第二期年鑒編纂研討班,尚丁等出席本期研討班的開學式和結業式,并發表講話。本期研討班首次開設年鑒的選題和組稿、年鑒的編輯加工、年鑒印制工藝流程、年鑒的宣傳和推廣等課程,并組織學員討論交流、參觀印刷廠和中外年鑒展覽,還給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12月研究中心根據第二屆干事會用通訊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了第二屆干事會,共16個單位:上海辭書學會、中國百科年鑒、中國出版年鑒、中國文藝年鑒、安徽年鑒、云南年鑒、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中國年鑒、中國經濟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衛生年鑒、四川經濟年鑒、福建經濟年鑒、哈爾濱年鑒、廣州年鑒、《辭書研究》雜志。本屆干事會推選上海辭書學會為總干事,中國百科年鑒、中國出版年鑒、中國文藝年鑒、安徽年鑒、云南年鑒為副總干事。
本年《中國商業年鑒》(1994年改為《中國國內貿易年鑒》)、《中國檢察年鑒》、《中國勞動年鑒》(1988~1989年為首卷,1999年卷改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鑒》)、《中國廣告年鑒》、《中國鄉鎮企業年鑒》(1978~1987年為首卷,1989年起每年一卷)、《中國圍棋年鑒》、《世界哲學年鑒》(自1986~1991年卷,后未出版)、《中國產品信息年鑒》(自1988~1997年6卷,后未出版)、《太原年鑒》、《長春年鑒》、《北京鐵路局年鑒》、《大慶石油管理局年鑒》(2000年卷改為《大慶油田年鑒》,2001年卷又恢復原名)、《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年鑒》(1999年改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年鑒》)相繼創刊。
1989年
1月18~19日由安徽年鑒、馬鋼年鑒等單位于1988年9月聯合發起建立的安徽省年鑒研究會,經安徽省社聯、省體改辦批準,在馬鞍山舉行成立大會。推選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長、《安徽年鑒》副主編陳汝鼎為會長,李石麟、王萬賓、薛健文、沈昆、郭學昆為副會長,王守亞為秘書長。
2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對編輯出版年鑒等工作加強管理的通知》,規定:所有“年鑒”、“概況”、“名錄”等出版物,只能由正式出版社出版,雜志社、報社及其他非出版單位一律不得組織出版;編輯出版這類出版物,一律不準向供稿單位以任何名義索取任何費用。
3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正式成立“全國年鑒研究中心”。批文指出:全國年鑒研究中心自1985年9月成立以來,通過開展活動和舉辦短訓班,對探討和交流年鑒編纂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提高年鑒質量起到了一定作用。經我部復查,全國年鑒研究中心符合中辦發〔1985〕50號文關于成立全國性組織的有關規定,同意其作為全國性文化組織繼續存在。
4月25~29日由云南、安徽、四川、福建、哈爾濱五家年鑒倡議的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在云南昆明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會上,尚丁就“我國地方年鑒的發展”、“研究中心第二屆干事會的通信選舉”等作了報告,陳汝鼎介紹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的籌備情況。會議決定:1.宣布“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成立,民主選舉陳汝鼎為會長,寧超、匡匡、程金華、王斌、尚廣陽、張正路為副會長,任期五年;2.通過《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簡約》;3.委托哈爾濱年鑒和黑龍江年鑒在1990年籌辦第二屆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主題是:如何提高年鑒質量和經濟效益。
4月29日研究中心第二屆干事會在云南昆明召開,由尚丁主持。會上,尚丁、毛君國、胡均分別就研究中心的工作、1985~1988年財政情況和1989年研究中心的工作計劃作了匯報。干事會決議:1.通過秘書長尚丁關于第一屆總干事單位、副總干事單位連任,增選安徽年鑒和云南年鑒為副總干事單位的建議;2.同意尚丁繼續擔任研究中心秘書長;3.通過許廷鈞、胡均和毛君國為副秘書長;4.聘請鄧偉志、李今山為特約研究員;5.批準“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成立;等等。
5月《自然科學年鑒》創刊10周年,王應睞、盧嘉錫、盧鶴紱等著名科學家題詞祝賀。該年鑒出版《1989年<自然科學年鑒>紀念創刊十周年專輯》。
6月20日研究中心向國務院辦公廳上報《關于學習國務院辦公廳2月27日通知的報告》,并抄報國家文化部、新聞出版署?!秷蟾妗氛J為:國家加強對年鑒的管理和指導是十分必要的,經過對照檢查,在會員單位中沒有發現如國務院辦公廳《通知》所批評的不正當行為。根據當前年鑒出版的情況建議:年鑒可以申領期刊號,建立專業編輯出版機構,也可由有的出版社出版;迫切要求政府成立年鑒的領導管理和協調機構,引導和督促年鑒事業健康發展。
8月起研究中心秘書處改稱為研究中心辦公室。研究中心成立學術部,聘任葛永慶為學術部副主任。
10月中旬由研究中心委托《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舉辦的第三期年鑒編纂研討班開學。除原有基礎課外,培訓又增加“版權知識”、“年鑒的經營管理”等新內容。
11月1~4日全國冶金系統首次年鑒(廠志)工作座談會在湖北武漢召開。由《中國鋼鐵工業年鑒》編輯部主任朱孟明主持,武鋼廠志辦公室等10多個單位的代表在會上作了專題經驗交流。
本年《中國百科年鑒》召開創刊十周年紀念活動。
◇《中國勞動人事年鑒》、《中國人物年鑒》、《中國環境科學年鑒》(1990年卷改為《中國環境年鑒》)、《中國審計年鑒》(1983~1988年為首卷)、《中國物價年鑒》、《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年鑒》、《中國職業安全衛生年鑒》(出版1988~1991年卷后???、《濟南年鑒》、《湖北年鑒》、《海南特區經濟年鑒》(1990年改為《海南年鑒》)相繼創刊。
1990年
1月5日葛永慶辭去研究中心學術部副主任職務。
1月9~13日研究中心和地方年鑒協作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召開首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暨第二次地方年鑒協作會議。尚丁主持,并致開幕詞和閉幕詞。會上,方厚樞介紹全國年鑒概況并通報有關年鑒出版規定,李今山交流在日本進行學術考察與有關日本年鑒的情況,肖東發就年鑒學及年鑒建設等相關問題發言,許廷鈞、程金華分別匯報了第一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及第二次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的研討概況。本屆研討會交流論文30余篇,對年鑒在改革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年鑒學的理論體系、中外年鑒比較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1月《年鑒通訊》從本年第一期起由研究中心、《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安徽年鑒》編輯部聯合主辦,并由安徽年鑒出版、發行。
2月2日云南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決定:《云南年鑒》(含雜志社)由原隸屬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改變為省政府辦公廳主管,業務上由省政府研究室聯系和管理,編輯部仍屬事業單位。
3月1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強〈河南年鑒〉編纂工作的通知》。
3月遼寧省興城市政府召開科學進步大會,《興城年鑒》(1987)榮獲科技成果獎,興城市委、市政府向興城年鑒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4月8日浙江省檔案局召開全省檔案館工作會議,對1979~1989年編研成果開展評選話動?!杜_州年鑒》(1983~1988)被評為全省1979~1989年優秀編研成果一等獎。
4月25日~5月4日由研究中心組織,委托上??h檔案局、《上??h年鑒》編輯部承辦的全國地、縣(市)級年鑒研討班在上海市上??h舉辦。在結業會上,研討班領導小組宣布:經研究中心和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同意,成立地縣(市)級地方年鑒協作分會,由《上??h年鑒》負責人任會長,《吳縣年鑒》和《保定地區年鑒》的負責人擔任副會長。
5月20日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五款規定,并經各干事單位填表申報,研究中心向新聞出版署、文化部、民政部、中宣部呈報第二屆干事會組成人員名單(根據民政部意見,第二屆干事會由法人改為自然人),即,總干事:尚丁,副總干事:羅洛、方厚樞、李希凡、陳汝鼎、張淑靜,干事10人。
7月25日研究中心發出《關于加強年鑒學術研究工作的通知》稱:1組建由尚丁任組長的年鑒學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籌劃開展年鑒學術研究工作的辦法,再正式成立全國年鑒研究中心學術工作委員會。2成立年鑒學術研究規劃組,在學術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全國年鑒研究規劃的制定和執行等事項;規劃組由李今山任組長,暫以北京、上海、哈爾濱部分人員組成;規劃組提出擬定的《1990~1995年全國年鑒研究課題規劃》(征求意見稿)。3在北京擬創辦《年鑒研究學刊》(暫定名),自1991年起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9月8~14日新疆年鑒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鑒邀請20家年鑒的主編在烏魯木齊召開座談會,尚丁、方厚樞、陳汝鼎等出席并分別主持會議。座談會的主題是:提高年鑒質量、改善年鑒經營管理,并采取“不拘一格,三個結合”的方式進行。尚丁作會議小結。
9月13日研究中心第二屆干事會第三次會議和學術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干事會修改通過了《全國年鑒研究中心章程》。學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議定:1通過《創辦年鑒研究刊物方案》,刊物定名為《年鑒工作與研究》,1991年第一季度創刊,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研究中心撥給開辦費;2組建《年鑒工作與研究》編委會,主任:尚丁,副主任:方厚樞、陳汝鼎,委員8人;3任命《年鑒工作與研究》主編:方厚樞(兼),副主編:李今山、許廷鈞、胡均、朱孟明,編輯部主任:許廷鈞(兼)。會議還討論了年鑒學術研究的工作。
10月7~9日由安徽省年鑒研究會、《安徽年鑒》編輯部組織的1990年安徽省年鑒編纂研討會暨年鑒聯誼會在安徽潛山縣召開,尚丁出席。會議收到論文近20篇,與會者就如何提高年鑒質量、怎樣突出年鑒地方特色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10月13~18日華東片區年鑒協作會第一次會議在浙江杭州舉行。尚丁出席會議并講話。與會者對如何提高年鑒質量、加強年鑒管理經營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會議商定,第二次協作會于1991年在福建舉行。
10月22~27日西南片區年鑒協作會第一次會議在四川峨眉山舉行。與會者就“制訂年鑒的框架結構”等議題進行研討,湖南年鑒、武漢年鑒作大會交流。
11月4~10日全國冶金系統第二次年鑒工作座談會在安徽馬鞍山舉行。冶金部副部長徐大銓出席會議,并就如何提高年鑒編纂質量、年鑒在冶金企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等議題講話,尚丁、陳汝鼎等分別作學術報告。與會者圍繞年鑒編纂工作進行了交流研討。
12月研究中心常務干事會決定:為開展年鑒學術研究和進行重大活動,特設立“年鑒學術研究基金”,并通過《年鑒學術研究基金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1.基金的來源:研究中心撥款,會員單位自愿資助,海內外熱心于我國年鑒事業的團體、企事業和個人的資助,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2.基金的用途:年鑒學術活動用費,年鑒專項學術研究資金,優秀年鑒、優秀年鑒論文、著作評獎,其他有關年鑒學術研究和發展年鑒事業的開支。3.基金的動用,由研究中心常務干事會作出決定,總干事尚丁簽署使用。常務干事會推選副總干事陳汝鼎為年鑒學術研究基金司庫,負責基金的管理。
本年《北京年鑒》、《昆明年鑒》相繼創刊。
1991年
9月6日研究中心常務干事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增補5名理事:張柏鑒、張正路、楊子毅、朱孟明、陳志堅。
10月《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在上海承辦第五期年鑒編纂研討班。
◇第二次華東片區年鑒協作會在福建武夷山舉行,尚丁出席會議并講話。
◇第二次西南五?。▍^)七方年鑒協作會在貴州貴陽召開。會議決定,在第三次會議期間組織“西南片首次年鑒編纂質量評比”活動。
11月1日新聞出版署向民政部發函[(91)新出人字第1315號],根據國務院令第43號《關于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審查,中國年鑒研究會(原名全國年鑒研究中心)符合復查登記的申請,同意辦理重新登記手續。
11月3~5日第一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在湖北武漢舉行,尚丁出席會議。
11月7~12日年鑒研究會第二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暨第三次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在陜西西安召開。尚丁致開幕詞并作了一年來的工作報告,方厚樞、陳汝鼎分別匯報全國年鑒出版近況和地方年鑒協作會一年來的活動情況。隨后兩個會議分別舉行,本屆年鑒學術研討會入選論文34篇、著作2部,入選論文的作者宣讀論文,代表們探討了年鑒學理論和年鑒編纂實踐中的問題等;地方年鑒協作會的與會者,就“提高年鑒質量、改善年鑒的經營管理”等議題進行研討。
◇會議期間,年鑒研究會分別召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會上,尚丁宣布,按(91)新出人字第1315號批文,“全國年鑒研究中心”正式改名為“中國年鑒研究會”,從這次會議開始正式啟用新名稱。會議討論《中國年鑒研究會章程》、學術工作委員會的方針任務和組織原則、改進《年鑒工作與研究》的編輯出版工作等問題,并研究1992年的工作安排。理事會會議選舉產生中國年鑒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尚丁,副會長:徐福生、方厚樞、李希凡、陳汝鼎、張淑靜、李振水,理事14人;秘書長:尚丁(兼),副秘書長:胡均、許廷鈞。常務理事會會議決定:1.成立中國年鑒研究會學術工作委員會(19名委員);任命方厚樞為主任委員,程金華、李今山、楊子毅為副主任委員。2.《年鑒工作與研究》叢刊由學術工委會主任委員方厚樞領導,實行主編負責制;任命李今山、張淑靜為叢刊主編。3.聘請李今山、胡均、肖東發、鍾英、范作義、馬瑞康、曹爾奇、沈昆為中國年鑒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11月10日中國年鑒研究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在西安舉行,宣告“中國年鑒研究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并討論了學術工委會的方針、任務,制定《1992~1995年年鑒研究規劃》。
11月25日學術工委會發出通知,對今后幾年的年鑒學術研究工作提出意見:1在原制定《1990~1995年年鑒研究規劃》的基礎上,制定單位或個人的《1992~1995年年鑒研究規劃》。2決定每年舉行一次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每屆會議規??刂圃谌氖俗笥?;與會者須提交論文,并經學術工委會評議入選者方可參加;凡被入選的論文均由學術工委會發給論文入選證書,并在《年鑒工作與研究》上公布。
12月14日由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和中國統計出版社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地方統計年鑒評選”活動在北京揭曉,共評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10名,裝幀設計、印刷裝訂、時間效益、經濟效益四個單項獎各2名。
本年《河北年鑒》、《貴陽年鑒》相繼創刊。
1992年
2月26日年鑒研究會發出《第三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征文通知》。
2月29日北京地區20余家中央部(委)年鑒編輯部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北京舉行座談會,方厚樞、李今山出席并講話。座談會由北京地區年鑒協作會籌備組負責人之一、《中國商業年鑒》編輯部主任許進祿主持。會議就“加強年鑒宣傳和發行工作”進行研討,中國商業年鑒、中國農業年鑒等交流工作經驗。
3月13~30日年鑒研究會委托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在北京舉辦第一期全國年鑒編輯研修班。研修班聘請16位老師講課,其中有實踐經驗的年鑒主編、專家占較大比重;還組織學員參觀了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統和北大圖書館等。研修班結束時,北大成人教育學院向全體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5月5日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文,要求各地、各部門關心和支持《浙江年鑒》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
6月17日民政部批準中國年鑒研究會注冊登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證第1076號)。年鑒研究會是由新聞出版署主管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9月6~8日學術工委會在江蘇常州召開評審會議。由到會的學術委員和特約研究員14人組成第三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論文評審委員會,對收到的66篇論文進行評審,最終評出入選論文45篇。
10月6~12日第三次西南五?。▍^)地方年鑒協作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會議對西南五?。▍^)、計劃單列市的年鑒編纂質量進行首次評比,評出6種年鑒分獲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多項;同時,對年鑒的選題選材、條目編寫和經營管理等進行研討。會議商定,第四次協作會于1993年在云南召開。
10月21~25日第三次華東片區地方年鑒協作會在山東泰安舉行。與會者就“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如何辦好地方年鑒、怎樣做好年鑒經營管理”等問題,交流經驗、進行探討。會議商定,第四次協作會于1993年在江蘇召開。
10月27~31日第二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在重慶召開,其主題是:城市年鑒應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會議還對提高《年鑒工作與研究》刊物的質量、大力開展年鑒的宣傳工作等提出建議。會議商定,第三次研討會于1993年10月在南京召開。
11月3~7日第三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在湖南株洲舉行。35位入選論文的作者分別在大會和分組會上交流論文,會議對入選論文的作者頒發了“論文證書”。會間,學術工委會舉行第三次會議,討論1993年學術研究工作的計劃和其他事項,并議定:1993年繼續組織第四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征集和評選工作,組織1980~1992年13年間全國年鑒優秀論文和著作的評獎活動,繼續做好《年鑒工作與研究》的編輯出版工作。
11月14~25日受年鑒研究會的委托,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在北京舉辦第二期全國年鑒編輯研修班。培訓班聘請范作義、肖東發、李國新等10位專家授課;學員聽取了廖剛煊作的《我國信息咨詢業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報告,并全部通過考核,領取了“結業證書”。
12月10~15日云南省年鑒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次云南省年鑒研討會在西雙版納景洪縣舉行。會議通過《云南省年鑒研究會章程》;選舉了理事會(21名理事),云南省省長和志強任研究會顧問,省政府秘書長吳光范任會長,副會長:鄭幼炯、馮登坤、石振勤、歐陽國斌、張淑靜,秘書長:張淑靜(兼)。云南省年鑒研究會由云南省新聞出版局主管,下設辦公室、學術部、聯絡部、服務部四個部門。
12月21日《黑龍江年鑒》創刊10周年紀念會暨黑龍江省年鑒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哈爾濱舉行?!逗邶埥觇b》總編輯戰鳳翰作專題報告;大會通過《黑龍江省年鑒研究會章程》;選舉了理事會,會長:杜顯忠,副會長:周輝春、才起、李慶文、曹夫興、尚廣陽、戰鳳翰,秘書長:戰鳳翰(兼)。
12月根據民政部全國社會團體登記的有關規定,“全國地方年鑒協作會”改名為“中國年鑒研究會地方年鑒工作委員會”。由年鑒研究會副會長陳汝鼎兼任主任:吳光范、程金華、尚廣陽、匡匡、張正路、張柏鑒、許家康任副主任;委員21人。
1993年
1月10日年鑒學委會就1993年10月在成都召開第四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有關征集論文等事項發出通知,規定本屆年會征集論文選題的具體內容。
1月30日年鑒研究會常務理事會決定設立“中央級年鑒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振水(兼),副主任:許進祿、胡學慧、劉潤輝,委員9人,秘書長:胡學慧(兼)。
1月《年鑒工作與研究》叢刊自本年起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年出版四輯。
3月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出版和即將出版的年鑒總數達640種。其中,綜合性年鑒182種、??菩阅觇b350種、統計性年鑒108種,分別占28.4%、54.7%、16.9%。
5月18日~6月18日年鑒研究會和北京圖書館在北京聯合舉辦“全國首屆年鑒展覽”,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規模最大的、面向全社會的年鑒宣傳活動。5月18日上午,年鑒展開幕式在北京圖書館舉行,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原中顧委常委王平,文化部副部長劉德有、新聞出版署副署長桂曉風和中宣部出版局等有關領導出席。北京圖書館黨委書記唐紹明致開幕詞,尚丁簡要介紹我國年鑒出版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概況,錢偉長、王平、桂曉風、劉德有分別講話,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鑒事業的發展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開幕式后,與會者參觀了展出的各類年鑒。年鑒展覽一個月期間,共接待社會各界讀者和部分外國觀眾2000多人,向讀者散發各類年鑒宣傳材料幾千份。
5月20日~6月1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在北京主辦第三屆全國年鑒編輯研修班。本期培訓除尚丁、李今山、鄔書林、許進祿所作報告外,還安排了十幾門課程。期間,學員到北大圖書館瀏覽各國新版年鑒,參觀了“全國計算機產品展覽”等。
5月由年鑒研究會組織編寫、李維民任主編的《中國年鑒概覽》,由華藝出版社出版。本書有專文、全國640種年鑒名錄、144家年鑒簡介等內容,全面系統介紹了我國年鑒事業發展的全貌。
6月年鑒研究會決定由學術工委會組織全國優秀年鑒著作、論文評獎活動,并發出《舉辦“全國首屆優秀年鑒著作、論文評獎”活動的通知》,對本屆評獎范圍、評選條件、評獎數額,以及由學術工委會組成的評獎委員會負責評獎工作等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7月23~26日全國首屆優秀年鑒著作、論文評審評獎工作和第四屆年鑒學術年會論文評選工作在黑龍江省牡丹江進行。由評審委員會主任尚丁,副主任:方厚樞、程金華、楊子毅、李今山,以及8名委員參加,李今山兼任評委會辦公室主任,并特邀李維民與會負責評審的監選工作。經對77份申報優秀論著的審評,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最終評出:優秀著作二等獎3部,三等獎1部;優秀論文一等獎4篇,二等獎12篇,三等獎25篇。第四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論文申報65篇,評出入選論文35篇。
9月18~23日年鑒研究會和香港經濟導報社在香港共同舉辦1993香港年鑒學術研討會,這是首次具有國際性的年鑒界學術盛會。會議從國際年鑒的比較研究入手,重點研討了年鑒如何為市場經濟服務、在市場經濟中求發展的問題。香港經濟導報社的謝明干等專家介紹《香港經濟年鑒》創刊30多年來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壯大的經驗,與會專家學者介紹內地年鑒編纂與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韓國年鑒社社長宋和鏞介紹了韓國年鑒事業的發展及其主要經驗。會議還就內地年鑒與香港經濟年鑒的相互代理發行達成初步協議。與會者還拜會了香港政府新聞處,與香港書刊業商會和香港聯合出版集團進行座談。
10月14~17日第三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就“城市年鑒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更好地為城市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主題進行研討。與會者對《南京年鑒》編輯部創辦面向群眾、貼近生活的《南京生活實用年鑒》的做法予以肯定。會議商定,第四次研討會于1994年在長春召開。
10月21~26日由年鑒研究會召開,四川年鑒、成都年鑒、四川交通年鑒、成都鐵路局年鑒共同承辦的1993年全國年鑒工作會議在四川峨眉山舉行,與會者有167人,是歷年來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年鑒界盛會。這次會議既是第四屆全國年鑒學術研討會,又是全國首屆年鑒優秀著作、論文頒獎會,也是年鑒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聽取許進祿、陳汝鼎、方厚樞和李今山等對1993年中央級年鑒、地方年鑒的工作及學術研究開展情況的報告,尚丁作了關于研究會組團訪問香港、開展年鑒學術活動情況的報告。代表們就“年鑒事業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等問題,進行研討和經驗交流。與會領導為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獎狀和獎金。
會間,年鑒研究會常務理事會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決定:1.各省級年鑒研究會均作為年鑒研究會的團體會員單位;2.由陳汝鼎負責將原“年鑒學術研究基金”籌建為“中國年鑒發展基金會”,并草擬章程;3.成立中國年鑒評獎委員會,下設地方年鑒評獎工作組,首先在地方年鑒中開展評獎活動;4.學術年會每兩年召開一次,第五屆學術年會定于1995年舉行,并擬組織第二屆全國年鑒優秀論文評獎活動。學術工委會、中央級工委會和地方工委會各自召開委員會會議,研究今后的有關工作。
12月1日遼寧省年鑒學會成立大會在沈陽市召開。會議選舉徐德任會長,張本勃、蘇長春任副會長,馬芝田為秘書長;選舉常務理事單位19個。
12月1~6日由呼和浩特鐵路局、北京鐵路局主辦并與上海鐵路局共同組織的六個鐵路局年鑒工作研討會在呼和浩特鐵路局揚州培訓中心召開。會議就“鐵路企業年鑒的類屬、性質、功能和作用,年鑒編纂規范化,鐵路局年鑒與鐵路分局年鑒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會議商定,下次鐵路企業年鑒工作研討會在鄭州鐵路局召開。
12月《中國出版年鑒》(1992年刊)特設“年鑒出版專輯”,集中展示了我國年鑒事業在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的發展全貌?!皩]嫛敝锌d尚丁、方厚樞、肖東發的專文,收錄了1980~1991年底全國已出版和在編纂中擬出版的687種年鑒名錄,還介紹了306種年鑒的概況。這份資料是該年鑒編輯部歷時一年多向全國年鑒單位進行調查后收集的。
本年年鑒研究會陸續聘請部分同志擔任顧問和特約研究員。首批應聘擔任顧問的人員有:杜顯忠(黑龍江省常務副省長,黑龍江省年鑒研究會會長)、許力以(國家新聞出版署特邀顧問,《中國出版年鑒》編委會主任)、李維民(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原副部長,《中國人物年鑒》主編)、巢峰(上海市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應聘擔任中國年鑒研究會特約研究員的有李今山等11位。
本年底香港經濟導報社成立圖書業務部,抽調專職人員負責年鑒發行的宣傳、策劃及銷售工作;并在北京、廣州辦事處安排人員,對口負責年鑒的聯系、采購、轉運、財務等事務。
本年《西安年鑒》、《甘肅統計年鑒》(1994年改為《甘肅年鑒》)相繼創刊。
1994年
1月22日河北省年鑒學會成立大會在石家莊舉行。會議選舉會長:郭蘭玉,副會長:許明輝、湯潤千、白冬景,秘書長:許明輝(兼);并通過《河北省年鑒學會章程》,確定了1994年工作計劃。
1月學術工委會發出《關于征集第五屆年會論文的通知》,提出了本屆年會征集論文的有關事項。
3月8日河北省年鑒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會議概要總結《河北年鑒》編纂出版3年來的工作,并對30個年鑒編撰先進單位、36名年鑒編撰先進工作者給予了表彰。
5月13~17日全國地方年鑒評獎工作會議在湖南大庸召開。尚丁首先宣布成立全國地方年鑒評獎委員會。會議討論制訂了《全國地方年鑒評獎工作方案(試行)》。年鑒研究會評獎領導小組及地方年鑒評獎工委會決定,將全國地方年鑒評獎申報和推薦截止時間推遲至1994年11月15日。
年鑒研究會根據《全國地方年鑒評獎工作方案(試行)》,特設“億利達杯獎”,向獲獎年鑒單位頒發獲獎證書、獎金和“億利達”獎杯?!皟|利達杯獎”由熱愛并大力支持我國年鑒事業的香港億利達公司董事長劉耋齡先生贊助設置。
5月20日山東省年鑒學會成立大會在濟南市舉行。會議選舉吳愛英為名譽會長,王科三為會長,劉忠泉、曹道泉、張守富等15人為副會長,省六大企業的負責人為特邀副會長,馬福震為秘書長。
6月27日年鑒研究會根據中央對社團工作的有關指導精神,正式成立了信息咨詢服務部,作為年鑒研究會的職能部門;黃燕君、顏麗英分別兼任信息咨詢經營服務部主任和副主任。
7月25~28日中國年鑒研究會全國鐵路年鑒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工作委員會會議在天津舉行。會議選舉主任委員:湯樹屏,副主任委員:吳守忠、沈富泉,秘書長:劉繼祥,委員35人。會議通過了《全國鐵路年鑒工作委員會工作條例》,設立秘書組、學術研究組、經營管理組和聯絡服務組;并召開鐵路工委會首次會議。
8月27日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在石家莊召開年鑒工作會議,傳達了河北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年鑒編纂工作的通知》,并對首卷《石家莊市年鑒》的編纂工作進行部署。
8月年鑒研究會常務理事會決定:1.成立中國年鑒研究會評獎領導小組,領導年鑒評獎工作。領導小組由5人組成,組長:尚丁,成員:方厚樞、陳汝鼎、李維民、巢峰。2.成立全國地方年鑒評獎工作委員會,由17人組成。主任委員:尚丁,副主任委員:陳汝鼎(常務)、許家康、肖友寶,委員13人;秘書長:許家康(兼),副秘書長:陳仁禮(兼)。
9月9~13日第四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在吉林長春舉行,主題是:探討城市年鑒如何更好地為城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交流城市年鑒工作經驗,研究解決當前年鑒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會議商定,第五次研討會于1995年下半年在杭州舉行。
9月15~21日首屆“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年鑒協作研討會在河北石家莊召開?!逗颖蹦觇b》主編許明輝介紹《河北年鑒》發展情況,方厚樞簡介全國年鑒事業的發展概況,孔令士回顧了全國方志界編纂年鑒的歷程和成就。會議共收到論文28篇,有24位代表大會發言。會議商定:由許明輝負責“三北”地區年鑒協作聯絡工作;協作會采取輪流主辦的方式,每年舉行一次;1995年協作會由《新疆年鑒》主辦。
10月19日《廣西年鑒》編輯委員會在南寧舉行《廣西年鑒》創刊十周年座談暨表彰會?!稄V西年鑒》編委會主任王蓉貞在講話中充分肯定《廣西年鑒》創刊10年來所產生的社會效果。會議對在《廣西年鑒》10年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10月27~28日山東省年鑒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山東萊蕪召開。省年鑒學會秘書長馬福震通報山東省年鑒學會成立半年來的工作,萊蕪市政府、《萊蕪年鑒》編輯部等單位介紹了他們編纂年鑒的經驗和體會。會議對全省首屆年鑒優秀成果評獎活動中獲獎的年鑒進行表彰和獎勵。
11月8~12日第三屆全國地州市縣年鑒研討會在云南玉溪舉行。云南省政府秘書長、省年鑒研究會會長吳光范,尚丁、張淑靜等在會上講話,玉溪市副市長范玉明匯報《玉溪市年鑒》創刊8年來的工作情況及編輯經驗。會議共收到論文26篇,與會者就地縣市年鑒“發展、提高”的中心議題探討交流。
11月21~22日年鑒研究會二屆七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在安徽歙縣舉行。會議決定:1.推定方厚樞、陳汝鼎為常務副會長;2.同意方厚樞、陳汝鼎分別提出的不再兼任學術工委會主任委員和地方工委會主任委員之職;3.聘請李維民擔任學術工委會主任委員,張柏鑒擔任地方工委會主任委員、楊穎柔為地方工委會副秘書長;4.聘請李維民任《年鑒工作與研究》主編,李今山、劉菊蘭仍為副主編;5.第五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于1995年9月在廣西舉行;6.恢復“年鑒研究中心”為年鑒研究會的職能部門,以加強年鑒問題的研究;7.籌辦發行部(作為年鑒研究會的一個職能部門),辦理年鑒的海外發行事宜。
11月21~26日第五次華東片區年鑒協作會在安徽歙縣舉行。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安徽年鑒》顧問給會議發來賀信?!栋不漳觇b》主編歐遠方出席并講話,《安徽年鑒》副主編張云生介紹《安徽年鑒》的情況,尚丁、方厚樞、李維民等在會上講話。與會者交流年鑒工作情況。會議商定,1995年的第六次協作會在上海舉行。
11月學術工委會發出《關于召開“第五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的通知》,對本屆年會召開的時間、地點、研討主題、論文征集事項等均作了告示。
本年起香港經濟導報社代理發行國內的年鑒成為其主要業務之一。
1995年
1月經新聞出版署批準,自本年起《年鑒工作與研究》更名為《年鑒信息與研究》,由新聞出版署主管、中國年鑒研究會主辦,是我國年鑒界目前唯一公開發行的正式期刊。
2月26日~3月1日《中國地質礦產年鑒》紀念創刊十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召開?!兜氐V年鑒》編委會主任、地礦部副部長張宏仁,《地礦年鑒》編委會顧問夏國治出席并講話,李維民代表年鑒研究會到會祝賀?!兜氐V年鑒》主編許云昭在會上作年鑒創刊10年工作報告。
3月28~30日首屆中國地方年鑒獎頒獎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陳汝鼎主持大會,尚丁致開幕詞。劉耋齡介紹了該公司資助設立“中國地方年鑒億利達獎”的經過和意義。與會者圍繞年鑒研究會成立10周年進行座談,交流年鑒的編纂和經營工作;杭州年鑒、玉溪市年鑒等單位介紹他們抓住年鑒獲獎的機遇開展宣傳及政府支持年鑒工作的情況。
5月《中國計劃生育年鑒》創刊10周年,時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彭珮云題詞祝賀。
6月20日云南省第三屆年鑒評獎揭曉。在41部參評的年鑒中:1993年版獲特等獎的省、地(州)級年鑒3種,縣(市)級年鑒1種;1994年版獲特等獎的省、地(州)級年鑒6種,縣(市)級年鑒1種。本屆評獎還設有一、二等獎和單項獎。
8月7日由學術工委會、中央級工委會和鐵路工委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中央和北京地區年鑒單位經驗交流會,主題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年鑒如何生存與發展。姚世剛、馮代松等大會發言,趙鐵凡、李惠賢、劉潤輝等介紹本單位年鑒的經驗。
9月12~21日鐵路工委會在河北北戴河舉辦鐵路系統首屆年鑒編輯業務研修班。肖東發、傅宗良分別主講《年鑒學概論》和《鐵路科技的發展與展望》;陳向前、劉潤輝、寇興軍等以編纂年鑒的實踐經驗分別授課。學員們最終通過書面考試。
9月15~20日“三北”地區年鑒協作研討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年鑒與發展、年鑒與市場經濟。會議商定,1996年的研討會由《鞍山年鑒》主辦。
10月5~8日年鑒研究會第五屆全國年鑒學術年會暨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會在廣西北海舉行?!稄V西年鑒》編委會主任王蓉貞和北海市委書記楊基常蒞會祝賀,尚丁講話。廣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陽國亮專程到會作《年鑒如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的報告。40多位代表在會上宣講論文或發表見解,與會者圍繞著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轉軌變型、不斷提高年鑒的質量展開研討。會間,學術工委會召開會議,并形成決定:1.舉辦第二屆全國年鑒優秀著作、論文評獎;2.支持北京圖書館創建年鑒數據庫。年鑒研究中心也召開座談會,并推定李今山、范作義和楊漢平擬定《中國年鑒研究會年鑒研究三、五、十年規劃》。
10月10~12日第五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在浙江杭州召開,與會者就“年鑒如何轉軌變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主題交流探討。會上,《杭州年鑒》演示了該年鑒的電子版。會議商定,第六次研討會1996年在貴陽召開。
10月24~27日山東省年鑒學會年會暨山東省年鑒學術研討會在青島舉行。會議總結山東省年鑒學會一年來的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省年鑒學會的組織建設,推選張敬忠任學會秘書長;通過組建省年鑒學會7個專業委員會的決定,選出省年鑒學會市地年鑒工作委員會、縣級年鑒工作委員會和企業、專業年鑒工作委員會的組成人員;表彰在省年鑒學會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9個常務理事單位。本次學術研討會系省年鑒學會成立以來首次舉辦,濟南、青島、萊蕪鋼鐵總廠、蒙陰縣四個年鑒單位在會上介紹了經驗,并收到論文37篇,有22篇論文的作者進行大會發言。
10月24~28日首屆全國鐵路年鑒評獎工作會議在西安鐵路分局召開。經評獎領導小組最終評定,綜合獎中,鐵路局組:一等獎3名、二等獎8名;鐵路分局組:一等獎3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5名;其他系統組: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7名;單項獎共14名。會議商定,頒獎大會于1996年舉行。
11月28~30日《中國電子工業年鑒》1996年度工作會議暨創刊十周年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該年鑒主編王人杰的匯報,編委會副主任魯之玉代表部領導宣讀了關于表彰《中國電子工業年鑒》優秀工作者的通報。
12月7日《中國交通年鑒》在北京舉行創刊十周年座談會。
12月26日《江蘇年鑒》編委會在南京市舉行《江蘇年鑒》創刊十周年慶祝會。省政府秘書長、《江蘇年鑒》編委會副主任劉堅主持會議,編委會主任季允石講話,編委會副主任錢協寅宣讀了省領導陳煥友、鄭斯林、沈達人、孫頷、季允石的題詞及賀詞,尚丁、陳汝鼎到會祝賀,陳仁禮匯報《江蘇年鑒》創刊十年來的工作情況。與會領導向獲獎的31個單位和個人頒發了獎狀和獎金。
(未完待續)
【作者:原《中國出版年鑒》主編 劉菊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