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年鑒總目提要(1949~2011)》 淺析建國以來我國年鑒的出版與發行特點
點擊數:300152013-11-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內容提要:本文在國家圖書館《中國年鑒總目提要(1949~2011)》編撰工作的基礎上,分析與探討了中國年鑒的出版情況與發行特點,以及在年鑒出版發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年鑒總目;年鑒出版;年鑒發行;國家圖書館
年鑒是系統匯輯上一年度重要文獻信息,逐年編纂連續出版的資料性工具書①,是一種集數據、情報、資料為一體的高密度、多元化的信息載體,也是一種參考價值極高,能夠滿足讀者多方面需求的權威的文獻形式,具有“資料權威、反映及時、連續出版、功能齊全”等特點②。通過年鑒可以了解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時事動態,查找政策法規、人物生平、書刊論文等統計資料,獲取行業、學科發展中最為翔實準確的數據信息。
圖書館與年鑒一、國家圖書館年鑒入藏情況
國家圖書館是國家總書庫,是全國年鑒資料收藏中心。國家圖書館文獻采訪總原則是:中文求全,外文求精;國內出版物求全,國外出版物求精;多品種,少復本。接收繳送與購買是國內文獻的主要采訪方式。年鑒是連續性出版物,入藏的完整性也是文獻資源建設評價的必備指標,要力爭把全國出版的年鑒收藏齊全,并把每一種年鑒的每一個卷期補齊,保證每種年鑒的連續性;構建完整的年鑒館藏體系。
國家圖書館年鑒專藏始于1992年。為了滿足讀者對年鑒資料日益增加的需求,北京圖書館(即國家圖書館)工具書閱覽室的工作人員開展了年鑒出版與館藏調研。通過中國年鑒研究會獲取了截至1990年底405種年鑒出版單位的詳細信息,同時積極尋訪購買補藏年鑒。1991年底館藏年鑒約300種,工具書室藏年鑒179種,中文資料室50種,基藏庫約60余種。1992年底工具書閱覽室的室藏年鑒總數接近360種,并將分散在各類工具書中的年鑒另辟區域單獨排架,為讀者提供年鑒的集中閱覽服務③。1992年,參考研究部提出舉辦年鑒展覽的建議,得到館領導的批準并得到中國年鑒研究會的熱烈響應與支持。1993年5月18日至6月18日由北京圖書館和中國年鑒研究會共同舉辦的“全國首屆年鑒展覽”匯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編輯出版的各類年鑒450多種,總計3000多冊。通過展覽為北京圖書館補充了約100多種年鑒,在所收到的近千種年鑒展品中,其中約有20%補充了原有的缺卷。借此機會溝通了與全國年鑒編輯出版單位的關系,加強了聯系,積極向編輯出版單位宣傳繳送制度,旨在使國家館成為全國年鑒的收藏中心④。1995年6月中國年鑒閱覽室(當時為工具書第二閱覽室)正式成立,室藏年鑒種類約700余種。截至2013年2月,年鑒閱覽室室藏年鑒種類已達4334種,26068冊;國家圖書館館藏年鑒種類5076種,缺藏693種。
多年來國家圖書館不斷加強年鑒資源建設,但由于我國年鑒的出版發行特點,很多年鑒的出版信息不易獲得,在年鑒入藏種類上仍有約12%的缺藏,在卷期連續性上的缺藏比例更大。尤其是縣(市)、區級的統計年鑒因其發行量低,獲取難度較大,缺藏率較高,如:《蘄春縣統計年鑒》《臨武統計年鑒》《奉賢統計年鑒》等。
鑒于年鑒的出版發行特點,很多由編輯部、統計局等內部出版發行的年鑒,不容易獲得出版信息,給收藏單位帶來很大困難,目前尚沒有一個渠道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系統完整的年鑒書目,很難保證圖書館界年鑒入藏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國家圖書館已入藏的5000余種年鑒中,有相當一部分年鑒的創刊信息不清,卷期不連續,因此,我們認為編輯出版建國以來我國完整的年鑒書目提要勢在必行。國家圖書館于2012年3月啟動《中國年鑒總目提要(1949~2011)》的編輯工作,計劃于2013年11月向出版社提交書稿;同時利用數據庫軟件,建立動態可檢索和鏈接的年鑒書目提要數據庫,每月或季度更新,可以鏈接館藏數據等,為圖書館界選擇年鑒入藏提供信息,為科研讀者的研究提供更詳細的參考工具,同時也為年鑒學者的研究提供翔實的資料信息。
中國的年鑒人已經創造了中國年鑒事業的第一次輝煌,現在正在創造中國年鑒事業的第二次輝煌,亦已為中國年鑒在世界年鑒之林爭得一席地位。然而,我們距離真正創造中國年鑒事業的第二次輝煌——鑄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年鑒及其年鑒學的目標還相當遠,這一偉大而艱巨的歷史重任將落到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年鑒人身上⑤。從目前年鑒的出版情況看,每年依然會有近一兩百冊新的種類創刊,但是保證年鑒出版的連續性是目前年鑒編纂部門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二、我國年鑒出版概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年鑒的出版事業經歷了建國初期的蕭條時期,文革的空白時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1979年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一任總編輯姜椿芳向鄧小平報告,擬出版與《中國大百科全書》配套的《中國百科年鑒》,鄧小平同志指出:編輯出版年鑒,很有必要,這是國家的需要,“四化”建設的需要。從此,在改革開放推動下,中國年鑒事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速度之快是世界年鑒史上沒有的,也是中國許多文化載體的發展無可相比的⑥。從上世紀80年代起,迎來了我國年鑒的出版高峰時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年鑒作為一種信息載體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黨和政府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年鑒事業得以蓬勃發展,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年鑒出版事業步入穩定發展階段。
(一)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我國年鑒出版情況
建國后的前30年,我國只出版了大約17種年鑒,類型比較單一,基本上出版幾期后即???。見表1。
表11978年以前我國出版的17種年鑒
50年代 |
1950年創刊《開國年鑒》(1950) 1950年創刊《人民手冊》(從1950出版至1965年,???/span> 1951年創刊《新沂河年鑒》(1949~1950,???,內刊) 1951年創刊《治淮匯刊》(第一輯至第六輯,1958年???/span> 1952年創刊《開灤年鑒》(1952至1962年卷,???,1988年復刊,內刊) 1953年創刊《世界知識手冊》(1958年更名為《世界知識年鑒》,至1965年卷后???,1982年復刊) 1958年創刊《球類比賽年鑒》(1958、1959,???/span> 1958年創刊《中國攝影年鑒》(1958年卷后???,1984年復刊) 1958年創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年鑒》(1957至1981,80年代中后期???,2002年部分復刊,2007年全面復刊) |
60年代 |
1960年創刊《臺風年鑒》(1957上海氣象臺、廣州氣象臺編,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64年創刊《中國體育年鑒》(1949~1962、1963、1964,1966年以后???,1981年復刊) 1966年創刊《廣東省地面氣象年鑒》(1965至1984,內刊) |
70年代 |
1971年創刊《廈門國民經濟統計年鑒》(1966~1970、1971、1972、從第4卷起更名《廈門國民經濟統計資料》,1986年起更名為《廈門統計年鑒》,出版至1996卷,???/span> 1972年創刊《臺風年鑒》(中央氣象局編,1972年補編1949~1951至1971年卷,之后逐年編印,1989年起更名為《熱帶氣旋年鑒》) 1977年創刊《內蒙古自治區災害性天氣年鑒寒潮》(1955~1975???/span> 1978年創刊《河北省地下水位年鑒:石家莊地區1966~1976,???/span> 1978年創刊《臺風海浪與增,水年鑒》(1973至1978卷,???/span> |
1950年,天津進步出版社出版的《開國年鑒》是新中國成立后問世的第一部綜合性年鑒,至1966年這16年間,我國只出版了12種年鑒,這與解放初期我國一窮二白的經濟落后局面,以及對年鑒事業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不無關系。這一時期,還翻譯出版了《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統計年鑒》《蘇聯國民經濟統計年鑒》《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統計年鑒》《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統計年鑒》《家畜衛生年鑒》等五種外國年鑒。文革10年我國年鑒出版基本處于停滯階段。文革后期,只翻譯出版了《聯合國裁軍年鑒》《科學年鑒》《糧農組織貿易年鑒》等糧農組織系列年鑒,除了個別地區統計局內部出版的《統計年鑒》以及中央氣象局編印的《臺風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年鑒》外,其余年鑒幾乎全部???,造成了我國年鑒事業長達10余年的斷檔。
(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年鑒的出版情況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年鑒事業迎來了出版高潮,各種統計年鑒、??颇觇b、行業年鑒、企業年鑒不斷創刊,填補了我國很多領域年鑒出版的空白。1980年,《中國百科年鑒》首先問世,年內相繼出版的還有《中國出版年鑒》《中國歷史學年鑒》《世界經濟年鑒》《自然雜志年鑒》(從第2卷起改為《自然科學年鑒》)《寒潮年鑒》,以此拉開了中國“年鑒熱”的序幕。1981年《中國經濟年鑒》《中國農業年鑒》《中國戲劇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小說年鑒》《上海氣候年鑒》《廣東省戲劇年鑒》《北京統計年鑒》等相繼創刊。據粗略統計,1980至1989十年間共創刊584種年鑒(包括內刊,下同),其中1987年創刊達120余種,迎來了上世紀80年代的出版高峰。上世紀90年代,年鑒的出版勢頭更加強勁,1990年至1999年創刊的年鑒達到1666種,是80年代創刊的2.85倍,其中,世紀之末的1999年是九十年代年鑒出版的最高峰,達220余種,上世紀90年代末年鑒出版種類累計約達2270余種。進入21世紀后,年鑒的出版仍然維持強勢,并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這與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緊密相關,每年都有220至270余種新年鑒創刊。2006年5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地方志工作條例》,正式把地方志事業納入法制化軌道,其中“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志,包括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從法律的角度明確了地方綜合年鑒是地方志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縣、縣級市、區級綜合年鑒相繼創刊,很多在上世紀80、90年代出過一二期后??哪觇b也逐步復刊,2006年新創刊(含復刊)的年鑒種類達到330余種,成為有史以來年鑒創刊的最高峰。
應該說,中國年鑒事業的發展和中國年鑒研究會的工作密不可分。在中國年鑒研究會及其地方年鑒工作委員會、中央級年鑒工作委員會的協調指導下,許多年鑒按地區、按系統、按行業、按類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協作活動,逐步形成網絡⑦。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年鑒事業的起步階段,研究會舉辦的學術活動著重交流創辦年鑒的經驗和體會,促進年鑒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是年鑒數量快速擴張時期,“年鑒編纂規范化”是這一時期學術活動的主題;到了21世紀,年鑒出版業面臨市場經濟改革和多種傳媒、不同出版物激烈競爭的雙重壓力,學術活動開始轉向以“年鑒創新”為主題,以提高年鑒界的整體競爭力,包括年鑒的質量、年鑒的品種數量、年鑒的現代化。許多年鑒實施年鑒創新發展,促進年鑒品種多樣化、系列化,催生一大批專業年鑒和企事業單位年鑒的誕生,年鑒的編纂質量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了年鑒事業的繁榮發展⑧。改革開放以來,是中國年鑒事業真正的形成時期,品種和數量增長之快,在中外出版史上實屬罕見,不但品種數量不斷上升,而且內容也長足進步;不僅如此,年鑒編纂理論的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年鑒事業和年鑒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全國年鑒行業已形成一個涵蓋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初具規模的信息網絡。
筆者從2000年起,跟蹤我國年鑒出版動向,在國家圖書館中國年鑒閱覽室室藏和館藏年鑒的基礎上,參照《中國年鑒概覽》⑨和《上海年鑒提要》,編制了全國年鑒出版總目,并逐年更新,至2012年已收集我國年鑒出版種類達5769種,按照每年200種左右的創刊速度,不遠的將來就會達到6000余種(表2, 本統計數字包括內刊、??觇b,不包括臺港澳地區出版的年鑒,目前國家圖書館入藏臺港澳地區的年鑒共有160余種)。
表2國家圖書館入藏年鑒種類與出版總量比較
年鑒分類 |
國家館入藏 年鑒種類 |
未入藏種類 |
年鑒出版合計 |
國家圖書館館藏年鑒入藏率 |
全國性專業(??疲┠觇b |
922 |
23 |
945 |
97.57% |
全國性統計年鑒 |
97 |
0 |
97 |
100% |
地方綜合性年鑒 |
1511 |
256 |
1767 |
85.51% |
地方專業年鑒 |
1262 |
139 |
1401 |
90.08% |
地方統計年鑒 |
532 |
113 |
645 |
82.48% |
地方專業統計年鑒 |
153 |
22 |
175 |
87.43% |
企業年鑒 |
316 |
40 |
356 |
88.76% |
學校年鑒 |
165 |
45 |
210 |
78.57% |
國際性年鑒 |
101 |
2 |
103 |
98.06% |
其他 |
17 |
53 |
70 |
59.09% |
合計 |
5076 |
693 |
5769 |
87.99% |
(三)我國年鑒出版品種的多樣化,填補了很多領域的空白
1.圖錄型年鑒。圖像中蘊藏的力量最有力地表明了視覺傳遞的主題,具有號召力的圖像可以對特定的觀眾甚至是一整代人產生影響。我國建國后最早出版的圖錄型年鑒有《中國攝影年鑒》《中國新聞攝影年鑒》等,隨著我國年鑒事業的發展和不斷創新,圖錄型年鑒的出版已達140余種,其中國際性的有30余種,逐漸形成攝影、書畫作品、廣告作品、藝術品拍賣、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奢侈品等系列,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風格上都十分新穎。如:《中國攝影藝術年鑒》《中國房地產廣告創意年鑒》《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年鑒》《中國終端營銷展示年鑒》《尊貴名品年鑒》《中國包裝設計年鑒》《日本平面創意設計年鑒》《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年鑒》《全球最佳展會設計年鑒》等,尤其是建筑與室內設計、美術設計的種類占很大比例,如:《中國城市形象設計年鑒》《中國建筑設計與表現年鑒》《中國室內設計年鑒》《國際室內設計年鑒》《中國插畫年鑒》《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年鑒》等,僅《國際設計年鑒》就有4個版本,其中3種為中譯本(德、英、意)。
2.專業(科)性、部門年鑒。全國專業類年鑒的出版累計已達945種,占總量的164%, 僅2006年以后創刊的種類已達300余種,占31.75%。如:《中國循環經濟年鑒》《中國經濟倫理學年鑒》《中國船舶工業年鑒》《中國心理學年鑒》《中國茶業年鑒》《中國商標年鑒》《中國版權年鑒》《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年鑒》《中國核能年鑒》《中國易學與建筑風水年鑒》《暴雨年鑒》《中國藏學年鑒》《中國佛教文化年鑒》《中國橋梁年鑒》《中國碳酸鈣工業年鑒》《中國海水淡化年鑒》《中國染料工業年鑒》《中國LED現實應用產業發展年鑒》《中國表面活性劑行業年鑒》等,填補了我國很多領域的空白,并逐漸形成系列。教育系列年鑒新增有《中國新音樂年鑒》《中國高職高專院校教育年鑒》《中國國際教育信息年鑒》《中國家庭教育年鑒》等,其中《中國基礎教育學科年鑒》包含基礎教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信息技術、學前教育等十四個分卷,由南京師范大學承擔研究編寫工作,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基礎教育沒有學科年鑒的空白,將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地方??菩阅觇b累計出版已達1401種,占年鑒出版種類的24.31%。
3.企業年鑒。據統計,企業年鑒出版量達356種。上世紀80年代很多企業修志后,為了與志書相銜接,或者為修志積累資料,紛紛出版年鑒,有的一直連續出版,如:《陜西陜煤韓城礦業公司韓城礦務局年鑒》;有139種年鑒出版一部幾年合卷,或出版幾期后就???,如《佳木斯第二發電廠年鑒》(1987~1995)、《鶴立林業局年鑒》(1986~1991)等;2005年以后創刊種類約100余種,新創刊的企業年鑒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如:《中國鋁業公司年鑒》(國企)、《鄭煤集團年鑒》(國企)《中國鋁業年鑒》(中鋁網主辦)等,《川潤年鑒》是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一部民營企業年鑒,記錄了從一個村辦農機廠發展成為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的艱苦創業和成長歷程, 2011年編輯出版了1992~2001、2002~2006、2007~2009、2010共4卷。
4.統計年鑒。全國性統計年鑒出版約97種(表2),地方統計年鑒由各地統計局編印出版,以省、直轄市、地級市為主,約占統計年鑒的63.1%,絕大多數地級市都出版了統計年鑒,近年來縣級、區級年鑒也不斷創刊,但是比例不大;專業類統計年鑒以省、直轄市為主(表3)。
表3地方統計類年鑒一覽
|
地方統計年鑒 |
地方專業統計年鑒 |
合計 |
直轄市及所屬區縣 |
52 |
33 |
85 |
東北、華東地區 |
2 |
0 |
2 |
?。?span>27) |
27 |
123 |
150 |
地市級 |
326 |
19 |
345 |
縣、縣市級 |
164 |
0 |
164 |
區、 |
74 |
0 |
74 |
合計 |
645 |
175 |
820 |
5.地方年鑒。地方綜合性年鑒1767種,約占總數的30.63%;地方專業類年鑒1401種,約占總數的24.28%(表4)。
表4地方年鑒出版一覽
行政區劃 |
地方綜合年鑒 |
地方專業年鑒 |
合計 |
直轄市 |
4 |
240 |
244 |
直轄市所屬區縣 |
79 |
35 |
114 |
?。ㄗ灾螀^) |
27 |
656 |
683 |
地級、省轄市 |
329 |
396 |
725 |
縣(市)級 |
1032 |
68 |
1100 |
區、街道 |
296 |
6 |
302 |
合計 |
1767 |
1401 |
3168 |
縣(市)、區級年鑒出版量較大的省份有四川、云南、河南、江蘇、山東、廣東,新疆,而新疆2007年以后創刊的縣級年鑒達到45種;區級年鑒出版最多的省份有江蘇、四川、廣東、河南;直轄市的區縣基本都出版了綜合性年鑒和統計年鑒;目前出版的鎮一級年鑒有《朱臺年鑒》(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一個鎮),已出版2004~2007、2008~2009、2010~2011年卷。
6.學校年鑒。據不完全統計,院校年鑒已達210種,實際數字應大于該數字,對于由學校內部編印發行的年鑒,出版信息不易掌握;主要以高等院校為主,極少數的中學出版有年鑒出版2011年首卷。如:《山東省北鎮中學年鑒》2012年出版2007~2012年首卷,《天津南開中學年鑒》2011年首卷。
二、我國年鑒的出版發行特點
(一)內部發行的年鑒
由于很多年鑒印數少,只有一百至幾百冊的發行量,受經費、發行范圍、密級等因素制約,往往采取內部編印發行,有部分年鑒獲得省內新聞出版局內部出版物準印號。
據統計,我國出版的年鑒中,大約32.9%的種類沒有標準書、刊號,尤其是一些地級市、縣級、區級的統計年鑒,約有73.49%的種類為統計局內部出版發行,如《北京市海淀區統計年鑒》、《漳州統計年鑒》、《揚州統計年鑒》等。
地方專業性統計年鑒以直轄市、省級為主,其中5543%為內部發行,如:《北京市旅游統計年鑒》《上海工業交通統計年鑒》《河北省文化文物統計年鑒》《湖南農村統計年鑒》等;這部分年鑒發行數量較少,由于是內部印發,獲取有關出版信息有一定的難度,給圖書館界年鑒的完整入藏帶來一定的困難,這類年鑒以統計數據為主,讀者查詢率,借閱率較高(表5)。
表5內部出版發行年鑒所占比例
年鑒分類 |
出版種類 |
內部出版的種類 |
內部出版比例 |
全國性專業年鑒 |
945 |
96 |
10.16% |
全國性統計年鑒 |
97 |
16 |
16.49% |
地方綜合年鑒 |
1767 |
464 |
26.26% |
地方專業年鑒 |
1401 |
488 |
34.83% |
地方統計年鑒 |
645 |
474 |
73.49% |
地方專業統計 |
175 |
97 |
55.43% |
企業年鑒 |
356 |
98 |
26.97% |
學校年鑒 |
210 |
82 |
39.05% |
國際年鑒 |
103 |
13 |
12.62% |
其他 |
70 |
70 |
100% |
合計 |
5769 |
1898 |
32.90% |
(二)用刊號出版的年鑒
年鑒是連續性出版物,但是現在申請用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和國內標準刊號(CN)出版的年鑒種類只有122種,占出版總量的2.1 %。有5種年鑒只申請了國內統一刊號?!都涯舅狗志帜觇b》2003年卷曾用刊號,但隨著鐵路分局的撤銷而???;《湖南社科聯年鑒》曾由船山學刊社用刊號出版,2006~2010更名為《湖南社會科學年鑒》,由湖南湘潭大學出版社用書號出版。
(三)用標準書號(ISBN)出版的年鑒
據統計,大約65%的年鑒為取得國家標準書號的正式出版物(包括已??N類)。但是由于種種較為復雜的因素,在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編輯的《全國總書目》上登載的年鑒種類遠沒達到這個數。比如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年鑒,在全國總書目上就沒有登載,包括《樺甸市年鑒》《蛟河年鑒》《遼源年鑒》《寬城年鑒》等縣市年鑒??梢娂皶r獲取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年鑒信息依然存在一定難度。2002年至2010年全國總書目所載年鑒種數圖(四)出版社不固定,容易造成采訪鏈斷裂,造成缺卷(期)斷檔現象
有很多年鑒隔幾年就會變更出版社,如:《蘇州年鑒》從1987年卷至2011年卷,先后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江蘇古籍出版社、江蘇年鑒雜志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百家出版社、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一些區縣級綜合性年鑒不斷變換出版方式,由內部出版變為正式出版物,再由正式出版物變為內部出版物,如:《安縣年鑒》除了2007年卷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之前和之后各卷均為內部出版;《上海郵政年鑒》2000年卷至2005年卷先后由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上??茖W普及出版社出版,從2006年卷起改為內部出版;很多年鑒創刊卷為正式出版物,之后改為內部出版。
(五)我國年鑒出版中的???、復刊、合并、更名、出版年跨度大、多年合刊現象
1.??F象。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年鑒出版總量中約有19.79%的種類出現??F象。企業年鑒和??疲I)類年鑒??壤^大。如:鐵路系統出版的128種年鑒中,有65種???,其中由于鐵路分局撤銷而??姆N類達到44種;《中國百科年鑒》1980年創刊,是與《中國大百科全書》相銜接的綜合性資料工具書,199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歷經15年全部74卷出齊,《中國百科年鑒》隨之???。很多年鑒出版1、2期后,由于經費、編輯團隊等諸多原因???,未繼續出版,如:《中國家用電器年鑒》(2002)、《中國熱噴涂年鑒》(2002)、《中國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年鑒》(2003、2004)、《呼倫貝爾盟地方林業年鑒》(1991~1995)等。??瘮抵档淖兓瘧撌莿討B的。見表6。
表6??觇b種數
年鑒分類 |
出版種類合計 |
??N類 |
全國性專業年鑒 |
945 |
323 |
全國性統計年鑒 |
97 |
27 |
地方綜合年鑒 |
1767 |
168 |
地方專業年鑒 |
1401 |
329 |
地方統計年鑒 |
645 |
17 |
地方專業統計 |
175 |
58 |
企業年鑒 |
356 |
139 |
學校年鑒 |
210 |
30 |
國際年鑒 |
103 |
50 |
其他 |
70 |
1 |
合計 |
5769 |
1142 |
2.??笤購涂哪觇b。如:《中國攝影年鑒》1958出版一卷后???,1984年復刊,由中國攝影出版社編輯出版1981~1983、1984~1985、1988年卷,后???,2006年再次復刊,出版了2006~2007、2007~2008、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共5卷;《河南國土資源年鑒》2002年創刊,出版2卷后???,2008年復刊后出版至2011年卷;很多縣級年鑒出版1,2期后由于人員、經費等原因也都???,在國務院頒布實施《地方志工作條例》后,很多區、縣級地方志系統在編輯出版完成地方志后,紛紛恢復年鑒的編纂和出版,如:《舒蘭年鑒》1986年出版首卷后???,2008年復刊,現已出版至2012年卷;甘肅天水市地方志辦公室曾內部編印《天水年鑒》1987年卷,2011年12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卷則是天水市21世紀面試的第一部綜合性年鑒。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全面整編刊印了歷史上積存的水文資料,此后將水文資料逐年分區整理刊布,從1958年起統一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年鑒》,并按流域、水系統一編排成冊;直至上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信息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沖擊,各卷冊相繼???;由于《水文年鑒》資料的重要性和用戶需求的迫切性以及重要文獻存檔的必要性,2002年水利部決定逐步恢復全國各卷冊《水文年鑒》的刊印工作;2007年水利部水文局全面恢復了10卷75冊86本的《水文年鑒》匯編刊印工作。
3.年鑒更名現象。因機構、行政區劃的調整(撤地設市,撤縣設市,撤市設區)而更名的年鑒,有的甚至出現題名的重疊,容易造成采訪的斷鏈。如:《中國餐飲年鑒》的前身是1993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主辦的《中國飲食服務年鑒》(1993~2000),因國家機構改革,國內貿易部撤銷而???,2002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從2003年起將《中國飲食服務年鑒》更名為《中國餐飲年鑒》;縣級《玉溪市年鑒》(1987年創刊),1997年12月13日,撤玉溪地區建地級玉溪市,撤縣級玉溪市建紅塔區,縣級《玉溪市年鑒》從1998年卷起更名為《紅塔區年鑒》,從2003年卷起又更名為《紅塔年鑒》;《梧州年鑒》(2001~2007)內容以統計資料為主,從2008年卷起更名為《梧州統計年鑒》,從2009年卷起主辦者由人民政府變更為梧州統計局(內刊);《梧州綜合年鑒》(2005~2006、2007、2008)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從2009年卷起更名為《梧州年鑒》?!陡拭C年鑒》有2個2009年版本,一本由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1994~2009),內容以統計數據為主,從2010年卷更名為《甘肅發展年鑒》;另一本是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由甘肅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創編的第一本省級地方綜合年鑒?!墩憬h境統計年鑒》2008年創刊卷,因增加內容,從2009年卷起更名為《浙江自然資源與環境統計年鑒》。因此,很多年鑒需要追本溯源。
4.合并的年鑒。2006年起《中國市場統計年鑒》(1990年創刊)與《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鑒》(1994年創刊)合并為《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中國連鎖餐飲住宿業統計年鑒》(原名《中國連鎖餐飲企業統計年鑒》(2004年創刊)與《中國連鎖零售業統計年鑒》(原名《中國連鎖零售商業企業統計年鑒》(2004年創刊)于2007年合并為《中國零售和餐飲連鎖企業統計年鑒》。
5.多年合刊現象。有很多年鑒創刊卷為了追溯往年資料,采用多年合刊,首卷之后逐年編輯出版;也有一些年鑒計劃從第二卷起逐年編印,但各種原因未能做到,只能繼續采取多年合刊的出版形式。如:《濟南鐵路局工程總公司年鑒》(1986~1990、1992~1996、1997~1999、2000~2002);《中國心理學年鑒》每2年出版一卷。
6.出版時間跨度大,不易掌握其連續性。如:《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鑒》1988年出版1987年首卷,2002年出版2001年卷(第2卷),第3卷遙遙無期?!吨袊容^文學年鑒》198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86年卷后,此后一直未能續編。鑒于此,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和有關方面專家教授協商,決定繼北大版《年鑒》后繼續編纂,到2012年年底前,分別以一年一卷(2008、2009)、二年一卷(2004~2005、2006~2007)、三年一卷(2001~2003)、五年一卷(1986~1990)、1991~1995、1996~2000)的體式,用三四年的時間,以共八卷的規模,陸續編完1987~2009年各年度《年鑒》,補齊二十多年來《年鑒》的空缺,陸續出版發行。自2010年度后,計劃按部就班一年一卷,但目前只見到2008年卷的出版?!吨袊O察年鑒》1993年1月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1987~1991創刊卷;2007年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1992~1997、1998~2002年卷;2012年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2003~2007年卷。
參考文獻:
① 肖東發:《年鑒學概論》,中國書籍出版社,1991。
② 肖東發,邵榮霞:《實用年鑒學》,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③ 馬惠平:《論年鑒專藏建設及其讀者服務工作》,載《北京圖書館館刊》 1993年第1期。
④ 馬惠平:《全國首屆年鑒展覽述評》,載《北京圖書館館刊》 1993年第2期。
⑤ 孫關龍:《鑄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年鑒及其年鑒學》,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9年第5~6期。
⑥ 孫關龍:《鑄造中國年鑒事業的第二次輝煌》,載《年鑒信息與研究》1999年增刊。
⑦ 肖東發:《90年代中國年鑒事業的發展趨勢》,載《年鑒工作與研究》,1994年第1期。
⑧ 許家康:《研究會是會員的共同事業》,載《年鑒信息與研究》2005年第6期。
⑨ 李維民,肖東發:《中國年鑒概覽》, 北京華藝出版社,2003。
⑩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年鑒提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RICHARD WILDE.《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年鑒》。
http://sun.njnu.edu.cn/news/2011-4/110637_591275.html
http://www.yellowriver.gov.cn/zlcp/kjcg/kjcg04_05/201108/t20110814_103306.html
http://www.mwr.gov.cn/slzx/sjzsdwdt/200801/t20080121_133760.html
【作者: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參考書組 張麗麗】